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一十二章 传统习俗,拉扯的技术

    张软软和张阳阳先顺着斜坡走向左边的鱼塘。

    这是一个被一分为四的鱼塘。

    就是原本是一口超大的鱼塘,现在被一个十字形的堤坝分割开了。

    从一个口字,变成了一个田字。

    “啊忠这四口鱼塘,养的都是不同的东西。”

    张阳阳偶尔会来这里玩,所以也是比较熟悉了。

    他给张软软介绍下去:

    “这口鱼塘养的是罗非,密度最大,也最便宜。”

    这个不用说张软软也知道,毕竟自家也有鱼塘。在名城,基本上很难找到比罗非鱼更便宜的鱼类了。

    “这边是脆肉罗非鱼,你吃过没?市场要卖15块钱一斤呢。”

    脆肉罗非,其实就是普通罗非鱼养大之后,用蚕豆继续喂养。

    而蚕豆中含有着一种东西,可以让罗非鱼生病。

    这种病,名为急性溶血。

    正常情况来说,普通生物患上了这种疾病等死就行了。

    但是罗非鱼偏偏不会,因为它们的身体蕴含一种特别的物质,可以快速修复溶血的伤害。

    于是,吞食蚕豆的罗非鱼不断生病,体内的物质又不断的修复。

    一拉一扯,长久以往,罗非鱼的肉质就脆化了。

    专家还给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肌纤维结构蛋白变化”。

    脆肉鲩的诞生同样也是这个原理。

    普通的草鱼养大之后,改换成投喂蚕豆。

    时间一长,六七块钱一斤的草鱼就摇身一变成了二十多块钱一斤的脆鲩。

    就很神奇。

    “脆肉罗非吗?”

    张软软稍微琢磨了一下,摇了摇头。好像前世今生,她还真没有吃过这玩意。

    “没事,等下你就能吃到了。”张阳阳笑道。

    虽然他没有进厨房看过,但是不用看都知道,等下的午饭必有这个。

    接着,两人走到下一个鱼塘。

    “这个养的是笋壳鱼,这个鱼老贵了,养几年才有一斤重。”

    又是一个没有吃过的鱼。

    “不过没事,等下多半也有。”

    最后一张鱼塘。

    “这个塘原本是养虾的,现在改成养黄骨鱼了,刚刚放的苗子,今天是吃不到了。”

    这个鱼张软软知道,也叫黄鸭叫,上次她直播钓鱼的时候就钓到了一条,会发出嘎嘎噶的声音。

    看完了鱼塘,两人又去看了右边的鸭子。

    这个场地,也被分割出了几个区域,分别养着不同大小的鸭子。

    有刚刚买回来的苗子,羽毛还是黄色的,只有张软软手巴掌大小。

    有养了45天的,羽毛已经转白,大约两三斤重。

    有准备出栏的,翅膀也长大了,最小的也有六斤重。

    “鸭鸭这么可爱,炖起来肯定好好吃。”

    张软软拍了一段视频。

    然后又去山上转了一圈,把之前没有拍到的鸡羊猪香菇这些都拍了一遍。

    从山上下来,杨忠实也正好叫他们吃饭了。

    张软软和张阳阳进入屋子。

    满满的一大桌菜,把张软软都吓了一跳。

    隔水蒸鸡,焖鸭,鸭血炒粉,萝卜炖羊肉,爆炒脆肉罗非鱼片,清蒸笋壳鱼,笋壳鱼+罗非鱼鱼头汤,ong菜。

    不大的圆桌,摆得满满当当。

    张软软一脸震惊:“多少人吃饭?”

    杨忠实拿着碗筷走过来:“6个,我们夫妻加上你们兄妹,还有我两个孩子。”

    “这……这也太浪费了!”

    “没事,剩菜更好吃。”杨忠实笑道:“我老婆看了你的视频以后,也开始学你拍视频,现在在快音上也有五千粉丝了。她今天做了这么多菜。就是为了拍招待你的视频,你尽管吃,不用不好意思。”

    说话间,一个身材有些微胖,脸上有着几点雀斑的女生捧着一碟水果过来了。

    那是杨桃,番石榴,桃子的切块。

    这个女生便是杨忠实的老婆,李海婷,同时也是张软软的粉丝。

    “哇,真的是软软,终于见到真人了。”

    她来到桌边把水果放下,接着看向张软软发出惊喜的尖叫。

    “哇哇哇,软软,软软……”

    与之一起的,还有奶声奶气的声音,在李海婷的脚边响起。

    张软软低头一看,原来是两个不到一米高的小奶娃,一男一女,年龄最大的那个不超过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