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84章 皇帝的心思与千户所出兵

    崇祯好不容易把气儿消下去,他倒不是真生宋毅骋的气,实际上只是久积的压力需要一个释放口,正巧宋毅骋天天嚷嚷着要娶公主,结果,回头就大张旗鼓的纳妾了,还特么一次八个,换谁也有气啊,就算是普通人的父亲,那也得想想了,这特么不是给我弄难堪嘛,更别说这是皇帝了,自然就顺着这个口子发泄了出来,或者这就是所谓的歇斯底里吧。

    “我还当他是个人物,没想到竟是如此荒唐下流之人,料也不堪大用,太如,你说说。”

    “皇上,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说吧。”

    骆养性之流的天子近臣是最了解崇祯脾性的人,他知道崇祯皇帝的脾性,别看他现在骂的凶,但实际上心理还是有意提拔宋毅骋的,所以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给宋毅骋说好话,这样才会在皇帝面前留下忠君体国的好印象,反之,当他们揣测到皇帝厌烦某个人时,他们这些人要做的就是闭嘴,不添油加醋说坏话就算对得起当事人了,就比如崇祯皇帝凌迟袁崇焕袁督师的时候,多少人喊打喊杀的,他们倒不见得是跟袁崇焕有什么私人恩怨,最主要的是出揣摩到了崇祯的心思。

    不论什么时候,在什么环境中混饭吃,揣摩上司的心意是一门高科技,学好了,钱途无量,学不好,就是干最累的活还不受待见,根据宋毅骋的经验总结,即便是他那个时代维度的小公司,只要你身在其中,也务必记住,像下人一样巴结恭维上司,揣摩上司的心思,兹要是做好这两条,定然是顺风顺水,好评如潮,票子那是大大滴有,当然了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也务必不要得罪这样的人,正是制糖不甜他酿醋酸啊,你再怎么能干,再有本事,你也架不住一个这样的真小人在上级面前天天给你打小报告啊,通常情况下,无论你在什么环境中,领导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所以,能挣钱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忍气吞声的,踏踏实实干自己的活儿,不要动不动就一时激动的去辞职,你就算换一个公司,领导身前还是有一个这样的人,大环境不会变化的,当然实在气不过非要辞职,那就一定要留好各种证据,等着被辞退,或者等找好更好的下家之后,再辞职,保留各种证据材料,是为了防止他不给你结账,到仲裁的时候用,即便要辞职,也要忍气吞声一两个月,把自己的后路都找好了再提,千万别一时头脑发热当场就提,这最后受到损失的还是自己。

    骆养性既然揣摩到了崇祯皇帝的心思,那自然就会替着宋毅骋说好话,没别的,首先讲讲这几女的来历,尤其是提到王六六是王来聘的女儿,更是着重说了王六六的遭遇,这就是为了让崇祯皇帝在心底产生愧疚感,毕竟人家父亲王来聘可是在崇祯皇帝的误操作之下才死的,只要皇帝心底有了愧疚,后面就会软下来,每个女子骆养性都分析的透彻,出自哪家,背后有什么人,再说说宋毅骋的不容易,最后给崇祯营造一种错觉,如果宋毅骋不选择多方联姻,恐怕他是寸步难行,更别提什么釜底抽薪之策了。

    骆养性把八女背后的势力对宋毅骋的支持分析的极为透彻,不愧是锦衣卫世家,骆养性能从百户一步步升到指挥使,业务能力还是极为强悍的,也不完全是家族原因,毕竟,在锦衣卫里面但凡有点职务的,谁还不是几代锦衣人,谁还没有几个帮衬的同僚,同在一个大院里出来的,怎么别人混不成指挥使,还是能力的原因,如果是拿一个大院里的孩子跟平民的孩子比,那能说是人家沾了大院祖辈相传的光,是对平民的不公,但大家都是一个大院的,那就看谁的能力更强了。

    果不其然,崇祯听后觉得有道理,神色逐渐缓和,暗道,这宋毅骋了不得,最起码知道如何拉拢助力。

    “好,太如,照你意思,这宋毅骋可堪大用?”

    “回皇上,臣说的都是多方查证的,但可不可用委实不知,全由皇上圣裁。”骆养性可不傻,什么样的皇帝说什么样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替皇帝做决断的,反正意思就是,这人和事儿我查了,保证为真,但具体能不能用,如何用,还是皇帝您自己看着办,我可不掺和。

    “嗯,那就下一道旨意,让他进京来见朕。”

    “皇爷,不可啊,突蒙皇恩,身无寸功,恐步王来聘的后尘啊,不如等等,等这釜底抽薪之策初有成效,再交由温阁老研判?”王承恩倒是敢说实话,毕竟资历在这儿摆着,对于皇帝的忠诚和人品那也是久经考验的,他是可以偶尔提些反对意见的。

    崇祯思虑片刻,才缓缓说道:“大伴儿所言不错,倒是朕疏忽了,对了,太如,听说宋毅骋练就了一支精兵?”

    “回皇上,的确如此,据可靠消息,这宋千户到了南汇后,大力整治千户所,从富户手里收回了被侵占的千户所土地,重新划分了片区,补充齐整了兵员缺额,现如今千户所一千余卫所兵全部满员,另外他自己还有五百余的家丁队,还有数量不少的运粮队,总计约有两千余兵,还有数量极多的战马。”

    “嗯,战马器械火枪,朕都听说了,太如觉得他这一支人马有没有可战之力?”

    “回皇上,臣认为应当是有的。”

    为什么骆养性这会儿又回答了崇祯的问题,不再让皇帝决断了呢?实际上什么时候该怎么回答,要看当时的情景和语境,比如上司犹豫不决的时候,你可千万别回答,这时候要让上司自己决定,但当上司已经在心里给了肯定的,那你就可以顺着说你也是肯定的,就如骆养性一样,他为什么说他认为是有可战之力的,皆因为皇帝的语气语境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你要是再说,不对,宋毅骋的兵名不副实,根本不能打仗,你这不是给领导找不自在嘛。骆养性这样肯定的回答,即便以后,宋毅骋真的没有什么战斗力,皇帝也不会怪罪他,毕竟是皇帝自己先认为有战斗力的。

    “最近卢象升和洪承畴那里倒是进展顺利,朕打算调宋毅骋带本部兵马前去听命作战,不知是否妥当。”

    骆养性和王承恩都知道崇祯的心思,别看皇帝是在发问,实际上自己早有了决断,皇帝就是要提拔宋毅骋了,这时候作为优秀的混子一定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皇爷,依奴婢看,不如让温阁老拿去议一议,拿出个章程来。”王承恩的意思还是隐晦的提醒崇祯不要拔苗助长,重蹈了王来聘的覆辙,还是让六部办事的去定,最后皇帝拍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