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3章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天宝年间。

    彻底清醒了的李隆基苦笑。

    谁又能想到一时的放纵,能给大唐引来那么大的祸患呢。

    虞美人:这哪是不知道,这分明是心存侥幸。

    就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历史的宠儿,是最特殊的那位,谁会翻车他都不会翻车。

    觉得自己聪明绝顶,不是前朝那些蠢材,能把控住局面。

    虞美人只想说,想啥美事呢。

    只要是人,就会有自己的软弱,就看那些英明帝王,就真的永远精明,没有翻车的时候?

    怕不是吧。

    秦始皇,一个前没有古人,后没有来者,天地间只此一位的帝王,不也是被方士们欺骗,看错了赵高李斯,做梦都没想到这两位还敢绞诏的。

    汉武帝也是,也是千古一帝,晚年不也闹出了一个巫蛊之祸吗。

    不说这些离得远的。

    就稍微近一点的,女皇武则天。

    封建王朝只此一位的女帝,晚年不也办了些糊涂事吗。

    有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感慨,有的时候,封建帝王命太长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就看看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赵构,清朝康熙乾隆晚年。

    真就一个越老越糊涂。

    ……

    [如果说,安史之乱前,李隆基的糊涂大多还跟百姓无关,只是为大唐的破裂埋下隐患。

    那么,安史之乱时,李隆基的糊涂,那可真是要了大命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命入京觐见的安西节度使封长清到洛阳募兵,对抗15万叛军。

    又令儿子李宛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帅征募河东、朔方军队迎战安禄山。

    封长清是善战,但率领新募士兵都是市井之徒,没经过训练的那种,所以无法抵抗叛军前锋军队,接连失利。

    后来封常清,高仙芝相遇,商量后决定利用潼关之险消弱叛军,就下令烧毁多余粮草,退守潼关。

    这波操作,只能说理智又合理。

    当时潼关守军,20万,只要后方稳住,潼关守住,长安问题就不大。]

    贞观时期。

    李世民红着眼,听得格外认真。

    心里却仔细盘算,觉得这把能冲。

    可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重。

    这把要是能稳住,那什么安史之乱哪会用时八年之久。

    秦朝。

    嬴政批着奏折,抽空听着天幕。

    也冷笑。

    反正自从听说他大秦二世而亡了。

    听见就在想着,他家那个败家子胡亥,对比这个唐玄宗又怎样。

    大概是好不到哪去吧。

    就不知道天幕什么时候能讲到那个败家子。

    明朝。

    朱元璋拉着他家太子,嘀嘀咕咕点评那个李隆基。

    说着李隆基后面的骚操作。

    其实心里也在打鼓。

    因为他想起了天幕介绍他大明的时候,可是说了他大明可是出了个比肩徽钦二帝的货色。

    心慌。

    永乐年间,朱棣表示自己也很慌。

    同朱元璋一样,也想起了他大明也有败家子,还是自己的后代,忒吓人了。

    也不知道是他以后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