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3章 太乙堂

    东郭县县城,人口约十万众,在如今这个乱世中,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县城西街上开了一家似庙非庙,似观非观的太乙堂。堂主名叫郑一剑,县里的百姓们都管他叫郑师傅。

    这太乙堂与那一般的寺庙道观皆不同,不拜三清不敬佛祖,而是在正堂正中墙上供奉着一幅画像。画像中是个白衣飘然,手拿一把宝剑,顶上悬着一把宝伞的年轻相貌者,不知是神还是仙。

    拱桌之上的物品也很奇怪,左边一只金鸭,右边一只金鸡,中间一个香炉早晚都点上檀香供奉。

    这日,时过正午,郑一剑正在堂中神像前的蒲团上打坐,闭目行功。

    如今的他年近五十,面容已然略显苍老;戴着莲花冠,插着桃木簪,留了三缕长髯,须发灰白丝丝分明;身穿灰色朴素长袍,身形轻瘦。

    门外忽然传来一个爽朗的说话声:“哈哈哈,郑兄!今日请你吃酒去!”

    走进一个满脸络腮胡,相貌粗犷,虎背熊腰的大汉,腰间配着一把红缎系头的大刀。

    郑一剑收了功,睁开眼来一看,发现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大刀断浪侠客姜虎,不禁含笑道:“什么风把姜大侠给吹来了?”

    “东南西北风,你管他什么风,我扑面而来的!”姜虎开着玩笑,道,“刚擒了一个采花的yín贼送往衙门,领了笔赏银,手头正阔,这顿酒你是吃还是不吃?”

    郑一剑站起身来,笑道:“吃!必须狠狠宰你一顿,酒若是不管够我可不依你!”

    “你放心,酒必管够!望江楼走起!”

    “容我先跟义云交代一声!”郑一剑朝里屋喊道,“义云!”

    “欸!爹!”从大堂左边一道旁门急走出来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应道。这少年扎着两个丸子头,短打衣衫,干净利落,眼光明亮,相貌阳光。

    “我和你姜叔叔去望江楼吃酒,你且在堂里坐着接待来访乡亲!”郑一剑交代道。他这堂里平常也接一些堪舆看吉日或是超度驱邪之类的法事,以维持生计。年月久了,在本县倒树立起了不错的口碑,小有名望。

    少年郑义云回道:“知道了,爹!”转又对姜虎问好:“姜叔叔好!”

    姜虎上下打量着义云,呵呵笑道:“这小子长得可真快,眨眼就这般大了,该到了想姑娘的年纪了,若是有看上了哪家姑娘的,记得一定跟你姜叔说,我给你作媒去!”

    这番话把义云说得满脸羞红,不知怎么接话。

    还是郑一剑出来给他解了围,道:“还小还小,鸟儿也没长大,还是过两年再说!我们走吧!”

    两人一边走出门去,一边谈笑风生。

    义云见两人走远了,转到角落偷偷瞄了一看,不服气的嘀咕:“也不小了呀!”

    ……

    且说陶二狗一大早便匆匆赶往东郭县城求救。经过数个时辰的跋山涉水,终于到了城里。

    一入城中,便见人员往来如织,什么挑担的,抬轿的,逛街的,做买卖的,各种生活百态人间烟火,真是热闹非凡。

    陶二狗以前倒也跟着陶老妇来过不少回,要么是挑着家里编制的草鞋篮筐来贩卖,要么是购买一些生活物资,却从来没去过什么太乙堂。

    当即寻了一个卖菜的老太婆打听:“老婆婆,向您打听一下,这个去太乙堂怎么走?”

    老太婆人倒是挺热心肠,马上给他指道:“从这里往那边走,过了一座石拱桥往右拐,再从第三个巷子往里去,走到了头又左走,看到一棵大柳树了再朝着右去,大概十几间铺子过去就是了!”

    陶二狗掰着手指头暗暗记下,奈何头脑不好只记住了一半,难为情的再问了一遍:“老婆婆,您能不能再说一遍,我刚没记住!”

    老太婆又不厌其烦的讲了一回:“从这里往那边走,过了一座石拱桥往右拐,再从第三个巷子往里去,走到了头又左走,看到一棵大柳树了再朝着右去,大概十几间铺子过去就是了!我说小伙子,这回你记住了吗?”

    陶二狗脑门直冒冷汗,因为他又没记住,羞红脸,道:“麻烦您老人家再说一次,这次我保证记住!”

    老太婆却不耐烦了,扬手轰道:“蠢猪!你不会一边走一边问人吗?正所谓路在嘴上,不知道再问别人!走开,别挡着我做买卖!”

    陶二狗一想也是,便依着记住的指示先行,等到了没记住的地方,又重新找了个人问路,果然没过多久就来到太乙堂门前。

    放眼看这座太乙堂,非庙非寺,倒有点像是祠堂。对街三丈宽的门面,门上挂着一个鎏金的牌匾,写着雄浑大气的三个字“太乙堂”。

    此刻大门正开,陶二狗急不可耐的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去,叫道:“郑师傅可在家中?”

    郑义云正拿着个鸡毛掸子在打扫灰尘,见进来一个人神色匆匆,便道:“家父有事外出了,不知这位大兄有何要事欲寻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