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83章 让他们别急

    “于卿言之有理,但,不能一刀切。”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

    切去固定份额这种事情,不能存在,这会直接导致惰政和贪腐。

    不同时期,侧重点就不同。

    武器的发展,越是先进,国家所需要的军队就越是精简。

    “于卿,你觉得大明需要一直维持百万大军吗?”

    闻言,群臣都愣了一下,但于谦很冷静道:“若皆为火器,仅护大明边疆无恙,军队无需百万。”

    两人说的都是以后的事情,只要能保持科技上的领先,拥有足够杀伤力的武器装备,那么军队在人口中的占比就会呈下降趋势。

    “嗯,因此,军事预算不能简单的固定份额,朕此言非说削减军费开支,相反,军费开支或许会年年攀升,但都需要从长计议。”

    朱祁钰顿了一下,继续道:“关于军费,应当单独拿出来详谈,大明的军队需要什么,军人需要什么,都要预先做好预算准备,并不能粗略估算就定下军费份额,开销要清晰,节点要细致,至于预算,要保守。”

    优军不是纵兵,朱祁钰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然后定下了大致流程框架。

    也就是,往后兵部需要为军费开支做出统筹核算,给出相对保守的军费预估,之后若是超支,则需要在朝议上给出说明理由。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是能让明公们知道钱大致花在哪里,也能保证一定程度的清明。

    随后,朱祁钰又看向王直和周忱。

    王直先不说,周忱所涉及的,多是水利工程。

    华夏不是那种遇到洪水才想造船的人,千百年来,整个华夏的江河流域,都在华夏人双手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改变,这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

    “徐珵言河湾治河三策疏,朕看了,安置水门水闸,并开凿支河,再疏浚河道,但内容不够清晰明了,无计算人工耗费,只记开凿三百二十余里河渠,将黄河引入清河,过程太过模糊,周卿可有详解?”

    被叫去治理黄河的徐珵可不是无所事事,相反,为了重回朝廷,他干的比谁都卖力。

    “回陛下,臣也问询过,之所以要开凿多条河道,乃是徐珵实验过后得知。”

    周忱出列,开始做出陈述。

    徐珵为了验证自己的方案,设计了一个很直观的小实验。

    就是拿两个相同容量的水壶,其中一个水壶上打开一个大孔,在另一个水壶上开五个小孔,一个大孔的面积刚好等于五个小孔合起来的面积。

    得到的结果是拥有五个小孔的水壶最先将水给放完。

    所以,徐珵觉得,比起开一条大河道,不如开出多条小河渠,可以更好的治理黄河水患。

    历史证明徐珵的做法是对的。

    但他们也不过是粗略估计了一下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

    毕竟,征召的徭役不光不给钱,伙食、衣服、劳动工具都要自备,是白嫖中的白嫖。

    现在时代变了,周忱也知道,多多少少要给点,不然容易造成和南方一样的动乱。

    “臣粗略估算,至少需六万徭役,若每月给一两,一年则是七十二万两银,外加吃喝用度。”

    朱祁钰听着周忱的话,深刻知道了大明为什么后来没钱,而且各地动乱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