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于谦献策

    很明显,相比昨天,今天又少了许多。

    等到兴安宣告有事起奏后,于谦第一个站出来。

    “臣请郕王殿下监国。”

    话一说完,他就直接跪了下来。

    王直看了眼于谦,随后也出班道:“臣请郕王殿下监国。”

    随着王直出班,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

    偏殿的孙太后枯坐着,她没有丝毫的办法。

    就连之前立皇太子的诏书,到现在都还没发出去。

    只要没有人监国,或者说,朱祁钰不站出来,那么整个皇室,就只是一个空架子。

    司礼监太监金英看着满朝文武,微微皱眉,再看那珠帘后的孙太后,他知道,那郕王朱祁钰的拒绝,已经开始聚势了。

    “太后恳请,郕王监国,护大明江山。”

    孙太后通过金英的嘴,向朝臣们开口。

    朱祁钰没有说话,而是转身,看向于谦,随后咧嘴笑道:“长者赐,不可辞,满朝诸公再三所望,本王自是不能再推脱。”

    原本以为朱祁钰还会推辞的百官和孙太后都愣了一下。

    在大明王朝,监国这个位置,一般是由储君或者宗室,为的就是防止后宫干政。

    总百官,理政务,率中外。

    在此之前,朱祁钰还只是居守京师的吉祥物,但是在百官和太后的请求下监国,那意义便不再一样。

    看着发愣的满朝文武,朱祁钰轻咳一声说道:“诸位还不快请起,当务之急,是商讨军国事宜。”

    “臣请廷议。”

    于谦起身后,又躬身说道。

    闻言,朱祁钰看了上首太监兴安一眼,然后点头道:“若无其他启奏,除六部尚书与侍郎外,退朝吧。”

    皇帝叩门的事情正在发酵,不断有消息传到京城。

    有了监国的人,朝廷这台机器才开始有序运转起来。

    文华殿中,只留下了六部和朱祁钰,就连孙太后也不能干涉廷议。

    小黄门搬来了一道屏风,上面是大明的舆图。

    “于尚书,如今情况如何?”

    朱祁钰站在舆图前,看着一道道线条和标注的城池。

    闻言,于谦躬身,从袖中掏出了一沓厚厚的奏折,呈递到朱祁钰面前。

    这些过程,朱祁钰无比熟悉,毕竟他经历过。

    “殿下,如今贼酋领三万精骑,裹挟十万余民夫,带皮甲士两万,此为西路军在顺天府横行,中路脱脱不花,东路孛罗,届时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一边听着于谦讲解局势,朱祁钰翻开了手中的奏折。

    上面记载着大明的武库留存。

    京城的武备已经被朱祁镇掏空,所留盔甲仅能武装十分之一的将士。

    于谦提议,从南京武库中调取三分之二,共一百二十六万件补充京城守军,并且派人收集土木堡丢弃的头盔、甲、神枪、神铳、神箭、火炮等。

    那可是二十万明军的军备,就算是溃败,所遗留的也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然后就是改革军制,将京营三营改为十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

    至于人力,在改革京营后,填充入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等,并不是问题。

    最后就是粮食,如此多人,所需粮食巨大。

    一旁的王直半阖着双眼,没有多说一句话。

    于谦当不了文官之首,现在文官,以王直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