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8章 橡胶和四轮马车

    内阁众人商议之后觉得,搬出去其实也不错。

    随着燧发枪的生产,新式火炮的塑造,需要的火药的数量也多了起来,火器局就曾经申请过扩建。

    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将火药厂搬到城外。

    得到内阁的肯定回答之后,朱由校便让还在工部任职的孙元化负责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造一个集火药、火器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火器作坊。

    王恭厂的事情,暂时就这么告一段落,等到孙元化选址结束,再到建设完成估计起码也得一两年的时间,毕竟朱由校还想建造一圈城池。

    没过几天,朱由校收到了在南洋打探消息的锦衣卫传来的消息。

    派去南洋的锦衣卫,一般两到三个月才能传来一次消息。

    这次的消息中,朱由校看到他提到了一件,让他感兴趣的事情。

    他听到有给洋人当差的人,在酒馆吹牛,提到了一件事情,说是在美洲有一种树,割了皮可以流出乳白色的液体。

    他们用这种东西,做成球玩,也可以涂在布料、鞋子上,可以防水。

    这不就是橡胶么?!

    历史上橡胶好像很晚才传到欧洲,后来迅速的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对于朱由校来说,橡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做车的轮胎。

    哪怕是最原始的那种实心轮胎,也有很强的减震作用,他当即回信让他们想办买些那些树的种子回来。

    至于从哪里买,当然是从西班牙人手里。

    反正现在没有几个人觉得这玩意有什么大作用,若是能先在台湾等地种植起来,以后也不会被卡脖子了。

    除了实心轮胎之外,解决减震的办法还有弹簧板,可他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需要做成什么强度的。

    说起减震,他又想起了马车。

    之前朱由校几次出宫坐的都是四轮马车,不管是当皇太孙、太子时候坐的小型马车。

    还是登基之后坐的御撵,都是木制的轮子,减震的效果不好,哪怕车上有软垫,也觉得十分颠簸。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马车速度很慢。

    倒不是说京城外的道路不好,而是这种四轮马车其实就是两轮的改版。

    在同一个车厢下面,安装了四个轮子,原本放在中间的两个轮子,改成了一前一后放置四个。

    这样的做,虽然比起两轮的马车看似平稳了一些,可转向却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马车的速度必须得慢,转向的时候才不至于发生侧翻。

    这也是中国古代四轮马车和西方四轮马车的区别。

    很多人说,古代中国不使用四轮马车是因为车辙的存在。

    其实并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转向装置。

    西方的四轮马车,前面的两个轮子和车架中间有个转向的装置。

    如此一来,在转向的时候,不至于马匹拉着整个车架一同转向,而是先带动转向装置慢慢的改变力的方向。

    西方的转向架是什么样子,朱由校并不清楚,不过他相信以现在工匠的水平,只要告诉他们要制作这么一个东西,他们肯定可以做出来。

    一边想着,朱由校一边叫魏朝找来炭笔!

    不一会的功夫,炭笔拿来,朱由校用炭笔在纸上画出大概的样式。

    想要改良马车,除了转向转向装置之外,那就是改良马车的轴承。

    他倒是知道轴承是怎么做的,可并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大小一致的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