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7章 有心无力

    “除了御史之外,朝廷在全国各地都有卫所,也可以赋予武将一些奏报当地地方情况的权利,这样地方上的情况也能及时的传递到皇帝耳中。”

    “若是双方的奏报不一,可以命上官核查。这样一来除非互相勾结,否则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地方上的实情。”

    “如此一来不管是地方官员、还是卫所的武将,亦或者派驻地方的御史,还有皇帝身边的太监,都不敢轻易的说谎。”

    “如此一来,皇帝耳目聪明,自然也不怕被蒙蔽。”

    朱由校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当然有的想法,他并没有说,比如将锦衣卫派遣到各地,甚至让东厂的番子也送到地方。

    “殿下能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就好,至于您的那些措施,有些是可行的,有些还值得商榷。”

    孙承宗真想给自己一嘴巴,要是大臣们知道是自己开了个头,让皇太孙起了让各地卫所可以上奏的想法,怕不是要得罪天下士林。

    他也很想知道,皇太孙的脑瓜子到底是怎么长得,自己本意是让他得到启发,身边的太监们不可信。

    结果这下倒好,明显皇太孙想的要更多,兼听则明不假,可不是这么兼听的,退休致仕的大臣、地方官员、卫所将官、派驻御史,这一下子皇帝就有了四个消息来源。

    更不用说,皇帝还有派驻到一些地方的太监,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锦衣卫,这下可真的兼听则明了。

    不过一旁站着的洪承畴倒是有点激动,皇太孙说的有道理啊,要真是那么干的话,地方官员做事就不敢肆无忌惮了!

    洪承畴算是寒门子弟,虽然老爹是个秀才、爷爷是个贡生,可是爷爷二十多岁考试途中就死了,老爹也去世的早。

    他的母亲做豆干卖,供他上学,因为天资聪慧备受器重,去年中举人,今年中进士,若是按周岁算不过是二十三岁。

    在这个年代绝对能令人惊羡不已,虽然比起当年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的张居正差了一点,可张居正也就比他早两年中的进士。

    “很多政策一开始都是好的,只不过后来慢慢的没能真正的执行下来。因此一条政策想要真正一直执行下去,在设计之初,就得把执行的人往最坏的方面考虑,然后根据有可能出现的弊病,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措施。”

    “不管是预备仓还是卫所制,乃至朝廷的户籍制度,都是如此。你们都是文臣,想要做官需要十年寒窗苦读,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

    “那些卫所的将领呢,我觉得也需要给他们设定一个考核机制,合格的才能上任。”

    朱由校没有管孙承宗怎么想,继续说了自己的看法。

    “殿下所言甚是,只是此事实行起来也没那么简单。”

    听到朱由校说武将的晋升,孙承宗连连点头。

    “没什么简单不简单的,文有科举,武不是也有么,按照科举的流程给武举来一遍,规定要考的教材,即便以后不是名将,起码也能是个合格的将领。”

    “不说这些了,孙师傅继续讲三国吧。”

    这种事情说多了,朱由校也觉得烦,他现在脑子里有很多想法,可他只是个皇太孙,手里一点权利都没有,想再多也没有用。

    别说他了,他的老爹太子也没有什么权利,甚至可能受到的重视还不如他。

    孙承宗看出了朱由校的意犹未尽,也明白他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暗叹一口气,继续开始讲三国。

    一上午的课讲完,朱由校照例留他们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