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章 清闲时光

    这一世,刘义隆绝对不会再重蹈覆辙,反正还年轻,慢慢来,一点一点蚕食北魏,不会像历史上那么头铁,直接莽过去。

    看着美景,想着北伐大业,刘义隆感慨万分,不知道未的对手拓跋焘现在在干什么,他十分想会一会这个一生之敌。

    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北魏第三位皇帝,不过现在的拓跋焘还没当皇帝,现在北魏的皇帝是拓跋嗣。

    现在的拓跋焘应该还在学习当中,不过他也是一代明君,北魏在他手里统一了北方。

    还有三年,不出意外,三年后拓跋嗣将病逝,拓跋焘就会登上帝位,这才是两人真正开始较量的时候。

    不过他登基一年后北方的柔然会入侵北魏,这时候就是他动兵的时候,趁北魏和柔然死磕的时候先平定凉州。

    随着思绪的飘飞,刘义隆充满的斗志,要是对手都像自己的二哥那样的话就没有一点意思了。

    看着一望无际的荷花,想起了后世的名篇《爱莲说》,又是一篇让无数学生深恶痛绝的文章,因为要背诵全篇,不过这可比武侯的《出师表》好多了,毕竟字数就差了好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世很多人用它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但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自从八王之乱开始,整个中华大地狼烟四起,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北方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五胡乱华,中原百姓迎来了自秦汉以来最大的灾难。

    这些应该怪谁,怪西晋朝廷,司马的王爷们,怪那些少数民族。

    其实刘义隆一直在想,为什么草原的匈奴、鲜卑、柔然、羯、氐等族,包括后来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一次次南侵。

    曾经的老师告诉他,这样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旦草原出现恶劣天气,他们的粮食就将成为问题,他们多以放牧为生,不会像汉族百姓一样去耕种,所以他们一旦缺乏过冬的粮食就会南下。

    中原富庶,有他们缺少的物资,而且北方的防线过场,一旦被突破一处,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尤其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他们不一定攻城,只是抢夺过冬用的物资,得手就撤,所以中原一直都没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刘义隆觉得不用像汉武帝那样非得把他们赶尽杀绝,

    他想到了民族大融合,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民族大融合,还导致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少数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南北朝不就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吗?自己何不利用这个契机推动大融合,他可以让游牧民族的百姓也学会耕作,让他们丰衣足食,在让他们慢慢接受汉文化。

    这样他们就会慢慢融入中原,这就是民族大融合,而且汉民族的文化同化性极高。

    所以对少数民族没必要以武力解决,那样只会劳民伤财,而且只是治标不治本。

    刘义隆想着想着又给自己找了一件事做,现在宋国境内也有不少少数民族,上次大败夏军就有很多俘虏,他们都是匈奴人,现在在荆州活的都不错,除了被刘义隆编入骑兵队伍的五百人,其他都在荆南生活。

    这些匈奴人学会了耕作,生活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让他们回到夏国他们肯定不会愿意。

    现在的生活安稳,只要努力就不愁吃穿,汉人并未奴役他们,他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这么好的生活回到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