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章 懵懂少年

    献血的乌龙风波过后,二哥迎来了人生中的大考。

    喜讯终于传来,二哥考上了师范学校。将来,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

    整个暑假,除了学习,看看课外书,我仍然拾柴、打草。

    小米儿和玫玫,一人骑一辆二八斜粱女士坤车(八十年代最流行的一款女士自行车),相当于今天人们开的奔驰、宝马一样。她们俩今天是连衣裙,明天是喇叭裤,围着我们这个城郊结合部的大村子来回转。

    她们上面都有哥哥、姐姐,在城镇的工厂上班,月月开工资。而在生产队里上班,只有年终分红,工分多,生产队搞的好,粮和菜卖给国家卖得多,工分才值钱,年终分红才分得钱多。如果生产队搞不好,粮菜卖给国家的少,那么,工分不值钱,年终分红自然分得就少。

    比方说,同样是一天十分工,一个村分十个生产小队,搞的好粮菜多卖的好,一个工分就是一角八分钱,十个工分一块八毛钱。

    而我们家生产队,搞得不好,一个工分才五分钱,十个工分,一天才赚五毛钱。

    一年,一个劳力赚三百六十分,一个工分给五分钱,十个工分五毛钱,还要划给爷爷六百分,一年下来,年终分红能分几个钱?

    所以,吃闲饭的孩子多、劳动力少的人家,再一个工分五分钱,也就自然会想办法补贴家用,这钱打哪来?只能是养猪、养羊,养鸡、养鸭。鸡鸭生蛋随时换钱,猪和羊要养一年,或者一年半到两年才能卖掉换钱。

    每家的半大孩子,赚不了工分,也不能吃闲饭,就拾柴、捡煤,打草晒干卖钱。爸爸在外上班,听人家有文化的人说,想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就得当工人、当老师,当国家干部,吃国家饭。那就支持孩子们学习,考大学。将来才能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这就是爸爸为什么再苦再穷也要让我们上学、识字的的原因。

    即便是同在一个村,一家人要是有门路、有文化的会进社办工厂上班,虽然不是正式工人铁饭‘碗,但是旱涝保丰收,每月不论工资多少,准往家拿钱。

    家里没门路又没人在工厂上班的,只能在规定的生产队干活,按工分年终分红,遇到好的生产队,还能分红分到钱,大多数生产队都是几分钱一个工分,一天只赚几毛钱。因为我们是蔬菜主产区,种粮的土地少,吃粮有一半是花钱买,年终,要减去一家人半年的口粮钱,孩子多不够吃,跟生产队借粮吃,这钱都在年终分红里扣掉了。所以,年终,我家工分少,总是欠着生产队的。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儿和玫玫生活条件比我好的原因。

    收入高搞的好的生产队一个村十个小队,有那么一两个收入高的就出了名,邻村的女孩子就都愿意嫁到这个村、这个生产队。

    收入不高,十个工分才五毛钱的生产队,大龄男青年就不好找媳妇,女孩子又大多嫁到外村或别的收入高的生产队。

    八二年中央正式下发文件,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承包土地的,有搞养殖的,有开饭店的,有包鱼塘养鱼的,还有开小卖部的,不然,这\"钢镚\"村,会越来越多。

    开学之前,爸爸又设宴请族人们来喝酒。二哥虽然是中专,不如大哥,但是在当时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这次的宴席比大哥那次还丰盛。因为大哥再有半学期就实习工作了,虽然是借钱设家宴,但是,爸爸还是掩不住喜悦的心情。

    能同时放四张桌子的大院子,十人一桌,连亲带友开了十桌酒席轮流吃。

    三婶一边吃一边说:\"书记家的小子也考的中专,人家开了三十桌酒席,是在镇上的大饭店开的流水席,全村有好多沾亲带故的都去了。饭店门口有帐房,随来随带。\"

    \"过一两年,我家小米儿要是考上学,我就去饭店请大家喝酒。\"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儿我家玫玫要是考上大学,我就去饭店开酒席,大热天的费这个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