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4章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在李欣开始写“可家用的小儿推拿”系列推文前,她自己坚持着的写作,主要是汇总整理自己在咨询工作中收集到的常见问题,并形成对应的知识积累体系。

    涉及到的内容,除了有已经做了科普卡片的各种知识点,还有一些她自己总结的问题应对思路,如睡眠改善思路、“唤醒关键体验”思路、针对孕产妇的科普与心理支持思路,等等。

    现在既然开始写“可家用的小儿推拿”系列推文了,李欣就开始查询各种常见手法的出处、有记录的应用医案,并记录自己或身边人的推拿应用体验。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许多常用的推拿手法,大多有相应的记录或研究书籍,但网上流传的却都是互相雷同的简短几句介绍。

    这些语句雷同、不分享更多深入体验与研究成果的介绍,让许多人对小儿推拿手法的认知,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就寄希望于谁都能跟多年临床的大师一样,孩子什么毛病都能通过儿推解决;要么,就认为儿推就是骗人的,不光无效还耽误治疗。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欣在写推文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两点:1,一定要尽量交代清楚手法的来源、原理与应用前提,避免神化或过度简化;2,一定要深入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应用体验,让读者对特定手法的恰当使用范围和起效条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思路,与丁宏所强调的“有噱头、碎片化”的路子完全不搭边。所以,2019年春天,当李欣第一次将自己的小儿推拿主题推文,《太极按摩详解与实例分享》,提交给一直催稿的丁宏时,她的心里是十分没底的。

    为了缓解可能出现的矛盾,李欣还让兰兰做配合,由萧雨纤长美型的手搭配兰兰嫩白可爱的小肚子出镜,给这个儿推手法录了一小段示范视频。并在提交文字稿时就提到了在准备短视频,然后当天放学后就录好,发给了丁宏。

    李欣不知道的是,丁宏近来更加投入地忙于医馆宣传项目的工作,并没心思来为李欣的这个新推文挑什么毛病,再加上,儿推本就是他不太懂的主题,更加不愿意多花心思了。于是这回毫无矛盾,非常顺利地过稿、编辑、给作者预览以查漏补缺、定稿后推送了。

    在这篇推文推送完成的时候,丁宏照例转发到了各个育儿群。李欣见他没有转到与月子中心共同运营的那几个群里,就自己跟群主打招呼后、动手转发了进去。这个实用主题的内容转发,马上就引起了群友们的兴趣,她们不约而同地与李欣兴致勃勃地交流起相关细节来。

    李欣正在回答这些群友的问题时,又被丁宏在工作小群提醒了:他认为,与月子中心共营的粉丝群,也需要由群主或管理员转发内容进群,而不能由李欣转发。回想前一个照此套路运营失败的粉丝群,李欣就不能理解丁宏坚持这个套路的意义何在。

    但李欣征询了月子中心方面的工作人员,她们此前虽同意了李欣这回转发,但也认为由群主或管理员转发才更好。如此一来,就让李欣完全不想跟大家争论了,于是便照他们说的执行。为排解这小小的不顺利带来的郁闷,李欣赶紧切换频道,去忙下一单育儿咨询。

    这单育儿咨询,客人恰是李欣读书时同专业的校友,地点约在了广州花城广场边上的一个茶饮店里。从“辈分”上算,这位年轻的妈妈金琳是李欣的一位师妹,李欣与她多时未见了,准备好了各种东西而在位置上等的时候,她心里还有一点忐忑。

    待这位纤瘦高挑的金琳师妹出现的时候,她看到李欣就露出的亲切笑容,立刻消融了李欣的忐忑情绪,让她也从心底开心起来,露出了她亲和力满分的笑容。

    金琳快步走近前来,跟李欣握手,“师姐你还是那个样子啊!咱们都多久没见了?”

    握手后请对方坐好了,李欣就从包里拿出了一张明信片,“这个还记得不?”那是金琳读书时去西藏支教期间,从支教的藏区学校寄到广州李欣家的一张明信片,落款的日期写着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