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71章 东市偶遇?

    今年的东市格外热闹,集市上都是人挤人的。

    长安城外,烧炭翁张老头带着孙子也来了东市。

    要是往常寻常人家来东市也就是兜售一点土特产的,最多也就弄点盐巴回去。

    至于扯几尺布,那是不可能的。

    现如今这张老翁是一手牵着孙子,一手抱着布匹,脸上挂着笑容。

    见到武侯就微微一笑。

    “哟呵,卖炭翁,你这是发财了?”

    不少武侯是认识这位的,没办法啊!

    房俊那一首卖炭翁直接将郑元寿一家干趴下了,这位也就跟着出名了。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影响力实在大的可怕的。

    “几位说笑了,老汉哪里还有机会发财啊!这不是盐价大跌,剩下点钱了吗?”

    百姓就是这么淳朴,他们追求的真不多。

    只要手里有粮,有些余钱,能扯上几块花布,就会乐呵呵的。

    “也是,能扯上一些布真是不容易的。”

    武侯也是府兵,来当值是没有钱的,还需要自己购买武器装备。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不少人都只能砸锅卖铁,才能筹齐这一笔钱。

    左右武侯卫倒还好一些,毕竟在城中巡查,好歹能有一些进项的。

    其余的士兵可就很惨了,这笔钱估计一辈子都还不清了。

    “可不是,家里已经十年未曾添置新衣了。”

    张老翁嘿嘿一笑,很是自傲的。

    “如今好日子总算是来了,就是布匹又涨价了。”

    说起来生产力才是富裕真正的拦路虎,布匹如今可是大唐的货币之一,可想而知他的产能何其的不足。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最近购买布匹的人实在太多了。”

    武侯一边说一边往前面去。

    张老翁跟着走了一段,他孙子就不走了。

    拉着张老翁,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糖人。

    东市的生意很好,以至于各种小商贩也来了,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摊位费,就能将摆摊。

    “祖父,我想要那糖人。”

    小孩子怯生生的,眼睛里面全是渴望。

    白糖,大唐此时还没有,大部分是从西域弄来的,价钱高的离谱。

    小小的唐人就需要一文钱。

    一文钱能买到很多粮食了。

    “石头啊!这玩意不是我们穷人可以吃的,我们不吃好不好,祖父给你买鞋可以吗?”

    鞋不可能是靴子,是草鞋。

    这种东西在大唐比较流行的,几根麻绳将木板穿孔,就成了靴子,实际上就是木屐。

    冬日里就用布匹裹住脚,就算是保暖了。

    当然大部分时间百姓都是躲在家里的,没有任何的抗寒能力。

    “祖父,我……”

    小孩子都爱零食,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给你!”

    忽然一个女声出现,一个小糖人出现了。

    张老翁仰起头,立刻发现了来人。

    “房驸马。”

    “张老,好久不见了。”

    没错,此人正是来到东市的房俊。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东市,竟然能遇上张老翁。

    因为一首卖炭翁,这老头算是彻底出名了。

    在十里八乡都是一个大人物了,好些人都羡慕的。

    “房驸马也逛集市?”

    张老翁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在大唐的朝堂也是走过一遭的。

    真要说起来比寻常的县尊都要牛逼的。

    “今儿个我有处铺子要开业,来东市逛逛。”

    房俊没有嫌弃这卖炭翁一身黝黑,反而很轻松的聊了起来。

    这卖炭翁之前他邀请过,想要让其去高阳的庄子里做事。

    世家所谓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搞不好真会去报复的。

    “房驸马又有铺子开了?”

    之前房俊与李二商量好的,食盐收税,但不能官营,不然很容易出问题。

    如今长安的盐铺子,基本上都是房家的。

    当然房家也没有搞垄断,而是作为供应商。

    中间商的差价做了规定,但凡违反的,都会停止供应,甚至全部盐商都要抵制。

    “是啊!最近弄了些好东西,准备赚点钱。”

    房俊这倒是实话,不管是不是打击世家,赚钱是肯定的。

    “房驸马做的肯定是大买卖,不知道我能不能去支持一下。”

    支持?

    “肯定可以啊!只要你能来,我就很开心了。”

    房俊没有拒绝,而是带着人往月饼铺子去。

    甜点,那绝对是富人才有资格享用的东西。

    长安最不缺的也是有钱人,铺子没开,就已经人满为患了。

    长孙皇后的号召力还是很强大的,加上房二郎的名头,这地方很快就被富贵人家所知。

    “房二郎来了。”

    程咬金的婆娘崔氏一声大吼,接着就是一群贵妇跑了过来。

    “可算是来了,今儿个我们可是过来捧场的。”

    “就是,主角今天竟然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