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31、第一百三十一章

    半人高的座钟打罗筛面一样咣当咣当响了几声,常年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宫人立刻警醒了十二分这时候正是寅时三刻,每日皇帝起身的时辰。果然,一两息的功夫,屋子里就传来了起床的动静。

    寝屋里值夜的宫女打开遮灯的纱布罩,外头看来就是里头亮堂了一层,这就是一个大家要忙碌起来的信号。这时候在屋里两个值夜的宫女,在卧室的门口伺候着,两个在宫门口值夜的宫女在和另外做粗活的宫女打交道。

    寅正宫门就已经下锁了,粗使宫女从宫外搭来一桶热水,在门外预备着。等值夜的宫女在地上磕头,大声请安的时候,外头就知道皇上是真的坐起来了。这时候门口值夜的两个宫女,才敢开始放其他的宫女迈进寝宫门坎。

    然后司衾的宫女给叠好被以后,跟着用银盆端好一盆热水,洗漱打理一路做下来。这时候寝宫的早上是最忙碌的,不只是司衾的、司寝的在屋子里面服侍,还有外头的宫女太监,为了早饭、朝服等奔忙,这才能让皇上觉得每一点都是恰到好处,没有一点儿不舒服不自在的。

    不一会儿,御膳房的早点送来,是用大提盒盖好的,外罩黄云龙套。皇家吃饭自然不会论奢靡与否,一个人两个人用不用的完。各种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

    除此之外,食盒里还有二十几样早点。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清真的炸撒子、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制品,如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正用早膳的时候,忽然有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这在宫廷里少见!宫廷里面的事从来是一个响雷天下知,讲究人人都是温润的,不慌不忙做好所有的事情。慌张起来是什么样子,当是天底下有了不得的事么!

    不过这个小太监是皇上身边天字第一号大太监的干儿子,如今刚得了圣意,正红得发紫,倒是没人拦他。这时候扑通跪在皇帝脚边,禀报道:“皇上,东南经略急报,南边海战,水师,水师败了!”

    听到这话,像是一阵寒气侵袭进来,所有人都打了一个寒战。万里之外的事情当然不会让一帮终日在宫廷里的太监宫女有所感悟,只是他们从来只学会伺候人,看人眼色行事是根本。这样不好的消息下来,皇帝的心绪能好?一个不好,所有人都要遭殃,可不是要格外小心行事!

    只是没想到,皇帝根本没说什么,像是没听到一般,眼皮子也没抬。夹了了一个糖包,慢条斯理地咀嚼。之后早饭就像平常一样的,没有迟一点也没有早一点,放下碗筷,漱完口,喝了一口茶,这才道:“怎么哭丧着,难道这是什么大事儿?跟在朕的身边,天下事都放在鼻子底下,这就愁眉苦脸了,那就见不得世面了。”

    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大事?既是也不是。无论怎么说,动了刀兵就不会是小事,不是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成千上万人的生死,数以百万两以上的银子,就在一场仗里面被决定。

    然而放在天下这个大局来说,还真不定是什么大事,哪怕是太平盛世每年还有几场仗呢!水旱灾害迫害下的灾民,赈灾不及时,裹挟着造反。还有各处的拜神信教,规模一大免不了煽风点火,聚众闹事不是一回两回。这种事就地剿灭,虽说最后都扑灭,但中间或胜或败,多了去了。

    不过这一次水师溃败的规模比起之前都不同,况且担当的责任也不同这原是皇帝自己力排众议兴建的一支东南水师,共分了浙江、福建、两广三分支。是为了与南洋一带夷人相争,以及遏制海盗和倭寇而存在。

    之前只是小打小闹过,这一次是第一回对菲律宾的棉兰老岛用兵,对抗几个红毛西夷罢了。出征之前没人觉得会有什么意外,只当是手到擒来,到时候收缴战利品和土地等有的是好处拿,至于开疆拓土的功劳,也足够好多人封赏了。

    但是这群早就被□□上国名头迷花了眼的兵老爷,一点也看不到自家训练不足的弱势,又是远来作战,人家以逸待劳又熟悉地形,没想到被反杀了当初浙江、福建、两广三分支联合出动,人家还笑说忒胆小,杀鸡用牛刀!这时候却是知道,牛刀是杀不好鸡的,竟都失陷在了里头。

    其中福建一支损失最为严重,几乎失了建制,浙江、两广这两支也各有损伤。花大力气建造的大船,包括上面的武器,还有就地从本地卫所转成水师的子弟兵,全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唯一的安慰大概是‘□□上国’底子厚,一次不成还能有机会来第二次。

    然而是不是要来第二次在朝堂上确实巨大的分歧,武官自然不会放过可以加大影响的机会。所谓权力不就是这样,至少得有些事情做罢,一个官员用不着给人分派事情做,也用不着被人分派事情做,那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这就好比一些地方的卫所,几百年不打仗了,又是地处内地,可以想见将来也不会打仗,那所谓屯兵什么的自然也就是一个笑话了。这样的卫所,朝廷不会分派他们做什么事儿,他们也不能有什么权力分派别人。即使为了天下太平稳定,没人说要裁撤的事,那也就是存在和没存在一样罢。

    所以这时候武官极力坚持的当然是保留东南水师,并且在此前提下保留向南洋用兵的计划。这当然是为了存在感,而在朝堂上存在感就等同于权力相反来说,文官当然就是反对继续的。

    文官和武官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但是多年的传统总之还是把文武两班划出了深深的鸿沟,这就是天然的‘党派’啊!

    朝堂上争论不休,没有结果这是当然的,其实很多时候朝议决定不了什么,就是偶尔决定了什么,譬如投豆表决,那也是在事前就做好了全部事情,可以说一切早就已经决定了。

    最后还是要大佬们心平气和坐下谈,交换利益互相首肯,实际上内阁的商议就是很重要的一环最开始的时候内阁没有武官可以进入,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是上百年的传统了,对文官都不啻于天堑,何况武官!

    如今虽然六七位内阁成员,只能维持一两位武官的比例,好歹比以前强得多。能够在内阁以内发声,很多事情协商起来也方便。如今还在内的两位武官倒是出乎同僚意外的镇定,反而是其他阁老显得急躁了。

    “穷兵黩武穷兵黩武,本来就是天下乱象!一开始就是没有开一个好头,自从打蒙古以后,军营都觉得打仗是一门稳赚不亏的营生了。不只是北面的威胁,蒙古、女真这些要讨伐,就连没什么关连的菲律宾也不放过。再这样下去,与强盗何异?国将不国呀!”

    这话里半真半假,一半是因为从小学习孔孟之道,讲究仁义,所以是发自真心的。另一半就很难说没有私心了,毕竟争权夺利明摆着,不愿意看武官越来越得意也常见虽说这样的事文官也可以参与进去,却实在没武官得到的好处丰厚。这大概就是可以你我都没有,也可以你我都有,当然最好是我有你没有,可绝不能你有我没有罢!

    站中间位置一位大人左右看了看,本打算不出声的,最后还是道:“话也不能这样说,如今正是千万年未有之大变革,以过去一套看现在是不行了。这就好比当年强秦一统七国,用的霸道多过王道,可是到了治天下又要王道多过霸道。我每日听欧罗巴诸国的消息,还是觉得世道变化太快,已经是比人家慢了!不是说还发现了好大一片国土,比整个欧罗巴大,也远比大明大?”

    来去说了几句,却没有什么干货,两边达不成一致。这是因为武官们心已经大了,话说已经放野了的动物还想关回笼子,这困难是不同的。何况这一回他们还拿到了皇上的支持,是的,皇上的支持。

    想到今上的进取,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从登基之后,除了开始几年韬光养晦稳固朝局,之后可是一直在大刀阔斧做改新。支持武官们打破旧有的文官格局也是一样,对外征伐扩充国力又是另一样,现在是两样集中在一件事上,今上怎么可能不说话!

    首辅大人深深看了一眼,敬陪末座的两位武官都督,不动声色道:“既然是陛下的意愿那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只是你们也该记得些‘规矩’。而且一切都是有限度的,,如今一次不成不过是重来,朝廷养的起。后头该小心些了,见到再一次败了,就算是陛下也会斟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