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86、第一百八十六章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通画难工’。这是本朝大名士唐寅说苏州的诗句,说的全是苏州的繁华出众出。

    然而这其中却没有文人墨客的夸张和过度,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写实了。祯娘还未到苏州的时候就同从没来过苏州的洪钥洪钧道:“原来我还没出生的时候,这里已经与别处不同了,等到后来这里倒是越发繁盛。”

    “癌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

    祯娘念着一本杂记上的话,又道:“这些话说的正中,我小时候苏州可不是就这个样子?这些年海内各城虽然没有苏州一枝独秀了,但这是海内各处都更加繁荣昌盛所致。只但看苏州,其实只有一年比一年强的。”

    在秋日里,气候渐渐转凉的时候,祯娘一家人动身前往苏州。一路上坐船也没有什么辛苦的,祯娘便抽出空来,同几个儿女说些少时在苏州经历过的事。让他们在书本传言之外,也知道一些苏州。

    祯娘这边尽说苏州的人事,却不知道苏州那边也大都在议论她来着——她这一家人就要往苏州来,又是这么个身份,谁不知道她呢?到时候哪个人家不请她?有这样一条,也就议论了起来。

    其中与周家定亲的人家最为热闹,譬如桂家三太太就忍不住叹息道:“听说这周夫人特意要落脚苏州,也不只是看看老家。其中有一样就是替她长女相看人家——别的还没有定下来,倒是先决定人家要选在苏州左近了。”

    她又看了看四周,真没有自家妯娌之外的人,这才道:“说实在的,这是大嫂家说亲,我这个隔房的婶子有什么话说呢!只是要是真的成了,那就是进一家门,心里还是要担忧的。”

    在场的几位妯娌也有远近亲疏,除了二太太和四太太之外,都是族里的妯娌了。虽然同样嫂嫂弟妹地叫着,实际上差着好远。那些不是正枝的,就算听到了也不好说话,只胡乱笑着混过去。

    只有桂家二太太同四太太互相看了一眼,最终二太太笑着道:“这有什么好担忧的?第一个我听说过了那周夫人,人家除了能干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妥。这样的夫人教养出来的大家小姐,能差到哪里去?第二个就算真有些不妥,那也是大嫂的小儿媳了,又不等着掌家。只要不是个搅家精,又有什么呢?”

    她没有说出来的话,是人家可是真正的财神娘娘呢!看她家境况,真是要钱有钱,富可敌国了都;要身份有身份,一品大员的长女千金,即使是武将人家也很了不得了。这样身份的姑娘,纵使再有不好,对着人家将来的好处和助力想,那也不亏呀!

    三太太却道:“谁不知道他家好呢?就是太好了些。人都说齐大非偶,真有这样一个女孩子进门,丈夫该如何做?小姑们又如何做?妯娌们要如何做?咱们家又是大族,最为难这些了。”

    这时候倒是四太太拿着帕子笑了起来,道:“三嫂怎么忧心起这个来了?要我说这就是自寻烦恼了。那周家姑娘又不是公主,进了我家的门,就是心高气傲一些,难道压得住大嫂?只要大嫂摆的出婆婆的款儿,其余的都是小事了——况且要我来说,这些也都是可有可无的解释,只说一点。”

    “若是讨个好出身的媳妇儿有这样不好,那样不好,那为什么各家还要往高了讨媳妇?‘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这样的事儿也就是说一说罢了。说的粗俗一些,谁家不往高枝上攀呢?再提起这话,也不过就是一些攀不上的人家酸一酸。”

    然而这也不过是笑谈罢了,洪钥嫁到哪家去尚没的定论,这些妇人倒是先议论起来——话说她们的议论又有什么用呢?家里已经定下的事儿,难道因为几句议论就改弦易辙!只怕到时候周家女儿真的落入她们家,做出欢喜还来不及!

    除了这家打算和周家做亲的,也有那些并无多大干系的人家。这些人家中那等中低等门户,就连和周家相交也没想过,只是悠哉游哉地议论那一日该有何等场面,又会有何等热闹。这大抵就是无欲无求了,反正也没有求着周家和顾家的,那就只捡着热闹随意说就是了。

    而周世泽、祯娘一家到苏州港的时候,那等场面却也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仔细想想这才是常理,又不真是皇家巡幸,偌大的场面图个什么!淌水一样地花银子落个场面?这又不是什么好事。

    做的过了,一个是空费钱财,一个是让一些心怀嫉妒的人酸话更多,最厌烦的是落在有心人的眼睛里,生出多少事端来——好些的不过是落一句暴发户,坏些的只怕要平地起风波。就算如今周家和顾家都是风头正盛花开正好,些许小事并不影响,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么。

    况且周家没有那等惊世骇俗的场面又如何呢?难道因此别人就会看轻他们家?不会的。这就是自身有底气的人家,就算没有外露什么,人家也有尊重。而自身只有个外壳好看的人家,就算摆出天大的阵势,只怕人家背地里也是要嘲笑的。

    于是周家一行人也只是两只船到港——海船巨大,一只住人,一只多放箱笼家伙等,完全足够了。话说这也没什么失礼的地方,除了一些本就喜好大场面来炫耀的人家,家业再大的,也只是这样而已。

    到了苏州太仓的海港,当即就被这边看房子的家人接住了。几房老人才见到顾周氏和祯娘就要拜,哭道:“我们这些人原想着此生再不能见到太太和大小姐了,没想到还能有今日!”

    顾周氏也是感慨良多,她这个年纪的人最是容易对一些老人想起往事,心思就柔软起来。于是让他们一个个都起来,按照记忆问了几句,然后就叹道:“你们也是至少三十年前就进我顾家的老人了,如今家里似你们这样的也不多了。”

    这些年顾家和周家都是走上坡路,上升昂扬的很,家里进的新人多,至于几十年前的老人反而少了。顾周氏口里这样说着,却也不是说一说而已。当即就做了打算,这些看房子的老人就算不动,他们的儿孙里有年轻长进的,就带在身边罢,也是个好出路,总比看房子强。

    这些后事暂且不用叙,只说这些老人还是相当周全的,各样事情早早准备好了,然后就每日等在了这港口,生怕有一点错过。所以这边刚刚弃舟登岸,就有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伺候,一家人顺顺当当往当年的旧居而去。

    祯娘家的旧居并不小,至少住他们一家人是完全足够的。就算现在看来有些不匹配周世泽的身份、祯娘的身家,但作为一个落脚的居所,已经相当合适了。只是到底多年没住过主家了,就算有几房人家看着,不至于寥落,也少了人气。

    于是有丫头便忙着在角落里用熏香,也是去一去霉气的,沾些烟火人气的意思——她们做起事来手脚利落,等到祯娘、顾周氏等沐浴过后,洗去一身疲惫的时候,种种安排就已经完毕了。

    红豆亲自给祯娘揩干头发,有些感慨道:“太仓这边的宅子多少年没来过了?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与将离、子夜、微雨她们就是在这长大的,多少事儿都发生在这里!而如今还能再回来看一眼的,竟然只有我了。”

    当年祯娘身边的四个大丫头,将离、子夜两个人,一个外嫁,现在落在太原。一个嫁人之后赎身,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偶尔收到一些信件、节礼之类。微雨倒是嫁了家里管事,然而这位管事现在专门替祯娘管着一些南边的茶园,她自然也就夫唱妇随了。所以如今还能和祯娘故地重游的,也只有红豆了。

    这样的怀念故旧并没有多久,大概只到第二日就开始有些人家送请帖上门来了——这正是大家的知趣之处。若是到港的当日就来请人,对方舟车劳顿,难免失之于体贴。而过几日再请,似乎又有些怠慢。所以正是第二天、第三天来请,最是合适了。

    于是祯娘只能带着洪钥周旋于女眷之间——洪钰洪锦洪钊三个年纪尚小,倒是免了这些,洪钧又是即将长成的男丁,出入后宅自然也不妥。至于顾周氏,她年纪大了也不耐烦这等应酬,这些日子只拜访一些故旧也就是了。唯一同祯娘经历的是周世泽,祯娘带着女儿在后宅里应酬,他自然就要受了请帖和老爷们在前院里应酬。

    而在这些应酬当中,祯娘却不是最受吹捧的那一个。这其中的道理,大概是都是体面人家出身,倒是不好太过过于露骨了。于是一径夸赞都往洪钥身上去了,各位夫人见了她竟没有一个不是十分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