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2章 老头子别皮

    朱标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提出观点并不能代表什么。纵天下大势,以民生为重。而办法,若是儿臣提出,你就赞同,朝臣会如何想?”

    “再者,心思深沉者很多,此次的做法虽没有问题,可人家就觉得你有问题。”

    如此,又何必再出头呢?

    朱元璋:“呵!原来你还在意这个?咱以为,你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

    朱标谦虚道:“不敢不敢。”

    “你敢!”

    朱标:“这话题,明日再议。”

    回去的朱标,处理了一些政务,听闻朱雄英生病了,便停了下来。

    过去看望后,就在那里守着了。

    翌日早朝。

    朱标不疾不徐的走在最后。

    原本都快进入殿中的宋濂见到他,特意走回来,跟他行礼。

    朱标:“宋大人。”

    宋濂:“湖广填川一事,老臣有些许不明之处,想要向太子殿下请教。”

    抬了下手的朱标温润一笑。

    “为何不是福建,浙东等地,又或者是奴儿干都司等地呢?”

    “倒也不是必须得湖广一带,只是相比较福建浙东还有奴儿干都司等地,湖广的气候和四川相近一些。”

    奴儿干都司属于最北方,乃是最冷之地,而四川呢,四季分明,冬日气温最低也不过零下几度。

    福建呢,一年有半数是夏天,且空中湿度相对较大。

    浙东的夏天超级热,冬天也很冷,综合来看,不如四川的柔和。

    “另外,还有作物等。四川人凋敝,又常有洪涝地质灾害等,百姓过去是要生产生活的,只有切身的将这一切问题都考虑周全了,再下发湖广填川的惠民政策,如此才可能会有百姓愿意去。”

    得了朱标解释,宋濂恍然大悟:“原是如此,是老臣狭隘了。”

    “无妨。再者,填川需要的人非一个两个,还是需要百姓自愿。因此,也就湖广等地合适一些,其余地方若是愿意去,自然是欢迎的。”

    宋濂:“那太子殿下可想好了惠民政策?”

    朱标:“这个……呵呵呵,那我就没想了。毕竟这也是国家大事,大家都来动动脑,效率一定更高。”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刘伯温等人凑了过来,认真的听了。

    朱标说完了,就进去了。

    其余大臣也跟着进来。

    刚好他们都进来站定,朱元璋就来了。

    今日,最主要的就是商讨湖广填川的具体细节。

    其一,湖广填川对大明的稳定有一定作用。四川作为强大的后盾,标儿说得对,不能没有,而且还得投入时间精力去发展。

    其二,如何填川也是重中之重。

    何人,做何事,若有意外,该如何应对。

    朱元璋开了口:“众位爱卿,昨日太子所说的湖广填川一事,可有异议?”

    无人站出来。

    朱元璋又道:“无人反对,咱就要实施计划了。首先,什么人去。”

    今天朱标就是打算静静的看,不管他们说什么。

    率先站出来的,是刚刚在外面问朱标问题的宋濂。

    “如此大事,自然需要领导者,微臣认为,朝中有威望的官员做主导,会相对好一点。”

    此话一说,有些官员赞同,有些官员则拒绝。

    拒绝的觉得,朝中官员多为文臣,嘴皮子功夫确实不错,可湖广填川,那是得下地干活的。

    要是领导者都不做出表率,那还叫什么发展四川呢?

    朱元璋看了好几圈,见有些大臣有意见,便让人说出自己的意见。

    然,无人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