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33A章 大锅熬乌桕jiu子制作蜡烛

    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木本植物。树皮为暗灰色,有竖向的裂纹;枝条展开很广,有皮孔;叶片互生,形状为菱形、菱状卵形,也有菱状倒卵形;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花丝分离;子房卵球形,十分平滑;果实为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4-8月。此植物的名字由来,推测可能与乌鸦有密切的关系,但也可能是因为树老后根部会烂成臼状。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在臼字旁加上木字边,演变成今日的“乌桕”。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为20到30摄氏度,主根发达,抗风力强,生长快速,耐热也耐寒、耐旱、耐瘠。一般在春季采用播种、扦插或高压法进行栽培繁殖。

    药用

    据记载乌桕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吸血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但乌桕有小毒,可见《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用来源:乌桕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功能主治: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性味归经:苦,微温。入肺、脾、肾、大肠经。

    注意事项:有小毒。该物种为我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木材、乳汁、叶及果实均有毒。中毒报道较多,食人中毒,出现腹痛、腹泻、腹鸣、头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鸣、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接触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烂。叶可作农药及杀虫用。

    乌桕副作用为呕吐较剧,溃疡病患者忌服乌桕。

    用法用量:根皮1-3钱;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渔业

    将1公斤乌桕叶干粉(或鲜叶4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分钟,ph应在12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成6.25ppm浓度(乌桕叶的量),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半斤,混合在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防治烂鳃病。

    经济

    乌桕栽培利用记载于《齐民要术》及《农政全书》中:“收子取油,甚利于民。”乌桕种子附着白色蜡状物质,称为“皮油”,种仁榨出之油称“清油”,是工业时代到来之前的重要经济树种。

    乌桕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种子外表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此外木材白色,坚硬,不翘不裂,纹理细致,可作车辆、家具和雕刻等用材。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根皮治毒蛇咬伤。白色之蜡质层(假种皮)溶解后可制肥皂、蜡烛;种子油适于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