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章 祸兮福之所倚

    但现在华言礼的脑电波活动远远超过了他的认知。

    4-8赫兹的西塔电波几乎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就在周卫兵犹豫不决的时候,华言礼已经穿好了衣服,闭着眼睛在黑暗中,打开了房门,走下楼梯,来到了院子当中。

    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就像一个正常人白天所做的事情一样。

    “教授,189赫兹了!”

    年轻医生小声惊喊道。

    看得出来,他在极力克制自己,仿佛他的大声会惊醒监控中的华言礼。

    “不能在等了,必须打断他!”

    周卫兵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

    人的大脑就像电脑的cpU,超高速的运转随时可能导致cpU烧坏掉。

    但是如此高频率电波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实在是难以预料。

    “华老,言礼现在的脑电活动太强烈了,如此下去万一脑神经元承受不住,一定会崩溃,到时候能不能再醒过来都难说。”

    周卫兵紧张地说道。

    “怎么办?鸿飞,怎么办?”

    宋咛带着哭腔,满眼焦急地望着华鸿飞,惊慌失措。

    华鸿飞不等华北辰表态,急忙说道:“周主任,您有什么办法赶紧试一试。”

    华北辰没有即刻表态,因为他注意到了洛小川的微表情。

    这个庄志用请来的年轻人,与周卫兵的担心焦虑和惊慌不同。

    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惊奇与欣喜。

    华北辰这一辈子就是靠眼力吃饭。

    不管是看东西还是看人从来都没有错过。

    “好!我试一试用超高频中断言礼的脑电活动。”

    周卫兵鼓足了勇气说道。

    此刻他的额头,掌心,后背都是汗。

    “200赫兹!”

    周卫兵命令道。

    “教授!”

    年轻医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听命令!”

    周卫兵严厉地说道。

    这个时候他决不允许团队里的人有任何犹豫。

    年轻医生双手颤抖着输入着预定的数值。

    就在周卫兵即将启动超高干扰频率的时候,洛小川开口说道:“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

    周卫兵的手停在了半空中,迟迟不敢不往下落。

    “庄志用医生,我请你和你带来的人立刻出去!”

    华鸿飞不认识洛小川,只能把怨气发泄在庄志用身上。

    一想到自己的儿子有可能会变成植物人,华鸿飞就心如火烧。

    这个时候谁要阻止他救儿子,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你......懂个鸟!”

    周卫兵听到华鸿飞是支持他的,立马有了底气,扭头恶狠狠地对着洛小川骂道。

    “你嘴巴放干净点!”

    辰一用眼神警告着周卫兵。

    要不是来的路上洛小川跟他说过没有他的允许不能动手,辰一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

    洛小川眼睛一直盯着监控视频中的华言礼,说道:“你用的这套超高频脑电波检测仪器已经是Y国两年前淘汰的产品,现在整套系统早就更新迭代了。”

    周卫兵有些愣神,他原以为庄志用找来的肯定是个中医,没想到是个西医。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一套设备和系统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最新一代的东西Y国怎么可能轻轻松松给华夏呢。

    但是他的这套东西在国内也算是顶尖级别的了,再配合他的神经调控术,治疗一般的神经类疾病已经够用了。

    周卫兵冷笑道:“庄志用,你干脆改名叫庄没用算了。一个中医竟然找来了个西医帮忙,脸都不要了吗?”

    “庄志用,你不要再闹了,你不就是想要睡莲吗?好,我卖给你。只要你现在从这里离开!”

    华鸿飞怒指着门口,说道。

    此刻他选择相信周卫兵。

    如果换作以前,有病人或者家属这么跟自己说话,庄志用绝对扭头就走,头都不带回一下。

    可是今天他见到洛小川在车上吃饭的情形,才豁然明白自己跟小师傅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医术。

    他顿时明白了什么叫医者以病家事为重。

    回国的这几年,庄志用一步一个坎,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三级主任中医师的位置,难免有些飘了。

    “两种高频电波的冲撞,轻则记忆全失,重则变成白痴。”

    洛小川自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看过周卫兵。

    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监控画面中华言礼。

    “超高频的脑电波呈短暂交替迸发式出现,可以让人获得非凡的记忆力,高度的专注力,还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力。”

    洛小川继续说道。

    这是老馆主在给洛小川讲解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中的“醒脑开窍”学术理论的时候说的一段话。

    老馆主对中医针刺进行了重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走向规范化、量化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中医现代化进程。

    在洛小川眼中这老馆主就是华夏医学史上的新神话。

    “照你这么说,这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

    华北辰终于开口了。

    洛小川笑着回应道:“祸兮福之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