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99章 信得过

    瞧瞧这觉悟。

    将来路灯上挂谁,也不会挂他李复。

    砍脑袋的刀子,落在谁脖颈子上,也落不到李复这里。

    主打就是一个“从心”。

    虽然亏本的买卖,多少也有点不情愿。

    但是,李世民一个皇帝,好厚着脸皮,让一个郡王自掏腰包,亏了吗?

    那不能吧?

    当初李复说的时候,那是为后续的蝗灾做准备的。

    他万万没想到,水灾给用上了。

    为了填满那四个大粮仓,李复可是掏了不少钱出去。

    家里的钱,都捂不热乎,就马上又散出去了。

    但是这样做成果也是喜人的,粮食收的很顺利。

    世家大族,包括粮商,三四年的陈粮,若是不出手,越来越便宜,一个弄不好,烂手里了。

    而且,保管也是一笔支出,倒不如卖给泾阳王这个“冤大头”。

    “最后就是,朕思索了良久,朝廷这边,也不知该派遣谁去了,因此才在早朝之前,找你们商议。”李世民说道:“派遣其他人,朕不放心。”

    但是他对李复放心。

    所以,以李复为主,阎立德和姜确为辅,前往临颍。

    就算是李复不擅长,有这两人在他身边,事情也能办妥。

    李复去的作用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带粮食过去,确保粮食能够实实在在的发到灾民手中。

    另外一个就是监督地方。

    这很重要。

    从做了太子,到如今改了年号已经大半年了。

    李世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之所以一步一步的缓缓推行,也是因为大唐目前各地尚不稳妥,甚至他这个皇帝,不能完全掌握地方。

    地方也没有完全熟悉贞观朝廷。

    包括他还忌惮太上皇的势力,也没有完成对朝堂的完全掌控。

    只是,这些话,他谁都不能说,只能埋在自己心里头。

    而这些事,都不是着急就能完成的,就能妥当的。

    事缓则圆,慢慢来,目前暂且求稳。

    朝廷里,也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只是暂且,李世民还不想用他们,更何况,他们未必比李复强。

    李世民自诩,在看人这一方面,他还是很有能耐的。

    三个人商议的差不多之后,早朝朝会也要开始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退出了侧殿。

    “早朝始,各臣工进殿~~”

    王德尖锐高亢的声音传出殿外。

    等候在殿外的臣工,鱼贯进入殿内。

    临颍县的事情,李世民有了决断之后,在早朝上心里也就有底了,也就直接开诚布公跟朝堂上的诸多臣工说起今天早上的急报。

    并且,也直接宣布了让泾阳王李复,带阎立德和姜确前往赈灾。

    即便是有人站出来提出质疑,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两个事先知晓的人,用不着李世民开口,他俩就驳回去了。

    传信的人急匆匆的来,李复着着急忙慌的去。

    送信的人也说了,是关于救灾的事,是大事,耽搁不得,要李复马上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