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18章 未来的问题

    “按照你先前提的,每一年都会有启蒙的学生送到学堂来,而后上一年的学生,就要去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典籍,要区分开。”陆德明继续说道:“这跟国子监,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我思来想去,国子监在这方面的课程设置上,倒是不如你提出来的了。”

    国子监里多是达官显贵家里出身的孩子,或者是各州府中读书人佼佼者,推荐入长安,进入国子监,而国子监里博士们教授课业,可不会管学生们自身的进度如何。

    他们只管教,若是不明白,私底下可以请教。

    因此,国子监里的监生们,实际上他们的进度是有所不同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但凡博士们要讲课,那这本书,学生们一定都是提前阅读过的,甚至背诵过的。

    可是庄子上的学堂就不是这样了。

    毕竟,庄户们家里可没有那么多的书可供孩子们阅读,他们就只能在学堂中接触到书本典籍,即便是启蒙,也是需要在课堂上,先生们一字一句的喂给他们的。

    从去年到今年,庄子上的学堂才算是起步,毕竟是有了正儿八经上课的地方,也有了专门的教书先生。

    自去年之前,庄子上的学堂,比如今更加简陋,学生不过五六个,教书先生一人,上课的时间,也并不规整,到了农忙的时候,教书先生要去忙活地里的事儿,学生也要帮着家里去忙活地里的事。

    “所以说啊,往后这边的学堂,肯定是扩张的会很大的。”李复说道:“一年换一个教室,等到时候学成了,也就算是出师了,毕业了。”

    “而在我的设想当中,就算是教书先生,也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教授这一科目的先生是不变的,只是每年跟着先生学习的学生,会有变化,这样一来呢,先生教导一门科目,或许,对这一门科目,会更加有深入的研究。”

    “打个比方说,一本论语,让您研究个十年八年的,肯定比您只看个三五个月研究出来的东西要多。”李复笑道。

    陆德明也笑:“岂不是温故而知新。”

    “对对对,就是这意思,多温,多知,多挖掘新的东西。”李复连连点头。

    “所以说,我现在这不是想着,趁着蝗灾的事儿,后续多招工,用粮食吸引诸多干活的人来,把书院的事儿,办妥了。”李复说道:“庄子上得用好些人,事儿多着呢。”

    “哎呀~~”陆德明叹息一声:“你这庄子上啊,自去年,到今年,就没停下过,照你这么折腾,得折腾多少年啊。”

    “不管多少年,只要是往好了折腾,那都值得。”李复说道:“这是多方得利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我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往后庄子上的书院起来了,招收的学生也多了,庄子上的人,但凡家里宽裕一些,必定是想让自家孩子读书的。

    只是,书院的存在,到了一定的地步,或许,就会碍到别人的眼了。”

    陆德明原先脸上还挂着些许笑容呢。

    而后听到李复这般说,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而后眉头也微微皱起来了。

    李复话里的意思,他懂。

    从古至今,读书的权利,向来是少数人的,他们把持着这个权利,而后培养自家后代,尽量的进入朝堂之中。

    可若是读书人多了,有的人读出了本事,有能耐,也是奔着做官去的。

    那原本的位置,就要被分出去不少了。

    大家族中,曾经原本即便是不善读书,靠着识文断字和家里的关系,某个不起眼的官职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