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5章 破案了

    三国尽管战乱不断,但是士族们的家底还是在的,名士也不少,属占据中原的魏国最多。

    寒石散都还没流行起来,名士们就已经被主播科普过到底是什么东西了,顺便被主播‘良言不劝该死的鬼’的无所谓姿态给伤害到了。

    一直以来,主播的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都是一个天真善良又聪明的女孩子,同情心还挺高。

    能让她都懒得劝了,一副要死就自己去死的姿态,可想而知这寒石散是什么玩意儿,吃寒食散的人在她那里是何等的蠢货。

    一时之间,大家最多也就是去喝喝酒,一起写写诗文什么的了。

    虽然是被科普了酒也不是好东西,但是这些个贵族子弟觉得酒都喝了多少年了,不差这点不好。

    主播之前教的蒸馏法子,家里地多不缺粮的,已经在试着做了,就等着后面开品酒会呢。

    不过今天,大家也一起讨论后世的理学和心学,研究到底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全然无用。

    有些家里书多的,也觉得现在文人之间的风气不太好,想回家找点以前的书研究,看能不能也弄点‘尊礼复古’的东西,管管时下已经有些放浪苗头的士人。

    蜀地那边,主要精力除了织锦、练盐,就是尝试着培育良种,东吴这边是往南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其他不同稻种,还有就是造更大更结实的船,试图远航。

    而贞观的唐朝,处理朝政结束的李世民也没想到,自己被找家长了。

    因为新学堂还在筹备中,场地建设、老师、学生都在慢慢进行,估摸着少说也要一两个月。

    而没有天幕教学,也没有老师教学的李泰逃课了,还拉着李承乾一起。

    至于其他非长孙皇后生的孩子,他们有心也不敢逃。

    微笑着把孩子的老师们送走,他板起脸,问两个孩子为什么逃课。

    没了老师,俩小孩支支吾吾地开始交代,反正就是不想学他们现在的书,就想跟着主播学点物理、生物、化学之类的课,现在学堂没有开课,他们就想自己做各种试验。

    李泰信誓旦旦地拍着小胸脯,说自己已经种了一小块寒瓜地了,他会好好培育瓜种的。

    行吧,胖儿子他懒得管了,就看大儿子吧。

    但是大儿子在那里控诉,凭什么弟弟可以学他不能学,李世民只能耐心跟他说,因为他是太子。

    大儿子不说话了,就在那里闭嘴看他,眼睛里的难受和委屈毫不遮掩。

    李世民深吸口气,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他从不打孩子,,学学主播父亲,和主播关系多好啊……

    所以观音婢,孩子的思想工作你来做吧!

    而在外住的李渊,把要去太原督办建关庙的人全都传了个信,这个关庙务必要好好建,不止关庙,太原城里,大小庙都给建上,他倒要看看后人怎么拆!

    李治那边,也在和武后商量关于教育的事情。

    医学院必须开,但是其他那些学科,后世敢让每个学生都学,就是要广撒网筛良才,他们没后世的条件,但也不能不做。

    农学院是必须要的,农林渔牧这些东西,从育种到防虫防病都很重要。

    天象星象这些,被主播科学证明只是正常天体运转,这些知识也可以试着让民间去学点,看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

    就是关于他们的几个孩子,两人合计一下,也觉得传统的教育不变,但是也要让他们多读点数理化了。

    另一个生活变化很大的,就是王勃了,最近出门一趟,邀请他喝酒参加宴会的人都数不过来,少年人有才,又来了名,志得意满。

    而在武则天这边,她也在琢磨怎么把新的学科普及开来,最好的方式,就是科举再加几科。

    尽管时人对科举的出身很在意,但是没关系,只要录取的够多,以前的看不上也会变成眼红去加入。

    赵匡胤那边没得说,他就是努力发展经济和科学,争取自己有生之年拿回燕云。

    还顺便又和几个老伙计喝了回酒,拉下脸对自己弟弟干的那些混账事道歉,保证自己真的不会和赵光义一样过分。

    这些事都办完了,他还得自己把目前家里几个孩子都带上培养,不能让他们一个个成为第二个赵光义,必须都去军队,去农田。

    而官员选取方面,科举不能停,但是也不能全面拥抱儒学了,不然后果天幕已经给剧透完了,除了诗词有点说头,什么都要被拎出来骂。

    到底让宋人学什么,想什么,他还需要好好考虑。

    而赵煦这边,也在为这个没影子的理学头疼。

    程颐没的说了,打发他走,姓朱的以后也和那些奸臣一样,永不录取。

    只是一想到后世看待理学,追溯源头就是找上宋朝,点名因为他们丢失中原不是正统,所以用这个给自己找正统,直接荼毒后世,赵煦脑子就嗡嗡疼。

    年轻人不是没有上进心,但是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不断被打击,心气高的赵煦最近都叫了好几回大夫了。

    更要命的是,因为赵佶和他后人干的那些破烂事,本来就起义不断的大宋,现在底下的百姓更加不信任朝廷了。

    听说不少地方,尤其是边境,都觉得天幕说的没错,宋根本不是正统王朝,甚至还有说宋是背弃汉人的汉奸朝廷,满朝文武都是蛀虫。

    目前是官员和地方豪强向着朝廷,但是下层百姓完全敌视这些人,如果不是外族在虎视眈眈,宋到底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他已经后悔赵佶杀早了,留着慢慢泄气多好啊。

    洪武朝,朱元璋把自己和马皇后关起来,两个人私下里密谈。

    他有在认真反思的。

    海禁,知道贻害无穷,他开了;户籍制度,知道是自己偷懒照搬元朝的,他也最近和大臣们在商量改;殉葬,这个他不辩解,反正以后不会有了。

    但是理学,他没想到也会给后世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我只是不想让人心太乱了,为什么这也不行呢?”

    马皇后拍拍他的手,安慰道:“后世对理学的看法,是南宋丢失中原,被迫保守来稳定人心的官方思想,可我们大明,不是这样的啊……”

    这话说的朱元璋也反应过来,是自己着相了,他的大明哪里不比元和宋好,怎么偏要用人家的东西来管理他的大明。

    “你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