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农机番外二

    种田最累的,除了拿锄头翻地,就是低头弯腰插禾和收割了,除草除虫什么的都没这几个累。

    偏偏这三样是必做的,而且是一做就是连着几天的事。几天下来不停弯腰劳作,铁打的身子也能给弯了。

    拖拉机能装上犁片翻地,也能装上别的收割,插秧机能插禾,这两样东西就解决了种田时最累的活计。

    “栓娃,你说我们村里要是也能有那样的东西该多好。”

    看着稻田,以防止有鸟雀过来偷吃的孩子们指着天上的机器,满眼的羡慕。

    他们村里的娃娃,生下来没懂事开始就要帮着家里干活了,小点的拾柴,大点了就开始下地。

    开春的时候大家也都下田插秧,年龄小干的事情少点,但连续几天弯腰的记忆也在他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也都是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有的,我们现在也是什么都没有,但还有主播,以后迟早也能有自己的拖拉机和插秧机。”

    说完,栓娃低下头,拿树枝在地上写着阿拉伯数字主播不直播学习的时候他就这样自己列题来写。

    在有天幕之前,他也是个没懂事天天和村里孩子一起四处跑的娃娃,有了天幕后,他才发现自己很喜欢学习。

    不止是他,村里其他孩子都没有条件接触到学习这个东西,但在有了天幕之后,大家都努力认字学算术,大人们也都鼓励孩子在这种奇迹一样的机遇下学起来。

    【老板继续介绍下一个小小好奇的机器。

    “这个是植保机,主要是来打药的,药兑好了放到这个药箱里面,一次500斤水,开起来左右一共12米左右的农药喷洒范围。

    效率一般,不过比较便宜。”

    小小疑惑:“农药的话,现在不是有无人机喷洒吗?”

    老板年纪看着大,但这方面确实很懂,立刻就反应过来她说的是什么:“你说的是dJ的t30是吧。

    它是好用,一小时能干240亩的地,但是用起来太麻烦了,会用的人不多,我们这边就没买这个的。

    虽然农业农村局是会经常组织培训,但这种东西想普及还是没那么快。

    你问问你爷爷会用不。”

    爷爷赶紧摆手:“家里就那点地,我连打药都还是和她奶奶背上药箱去打呢,哪里会用无人机。”

    小小手机搜一下,t30两万多,和传统植保机价格也没差太多,是个效率更高更好用的东西,但是使用门槛比起传统的确实是高了些。】

    “这么大个的机器,就为了给作物打药?”

    “防病、虫害那能是一般的事吗,你忘了之前讲那些个锈条病,能给麦子减产多少了?”

    “嘿,你们这一个个的,它能喷洒,谁说只能喷药了?”

    这只要能洒药水,那也就是能洒水搞浇灌的。

    不用知道那个传统植保机能干多少说活,只要知道无人机一小时就能洒240亩地的药水就行了。

    这个效率的确足够惊人,而且一台机子的价格,也就是主播一家人手机的价格,或者三台主播电脑的价格,其实对一户家庭来说也并不很高。

    就和老板说的一样,它的操作门槛高了点,除了需要会用它,家田地如果不多,也确实是没有买它的必要。

    主播家稻田两大块,油菜地两大块,菜地零散有四五块,固定的还有两块地会混着种花生、玉米、高粱这些。

    田间、院子里还有祖坟头还有几棵果树,院子小门口还有一个很小的池塘种芦苇、菖蒲,家后面靠小坡还有一片箬竹是他家的,每年端午都不愁包粽子的叶子。

    算起来好像不少,但也就稻田和油菜田大一些,其他地都是零散的,大小不一,大的也没稻田一半大。

    在地就是绝对生产资料的古代时空里,家里大片田地的比比皆是。虽然多少地才能算是地主的标准不同时空和地区都不一样,但起码主播家里这点地,在他们眼里是不够看的。

    但地不多,里面种的东西都是满满当当。

    手臂粗的萝卜,比头都大的白菜,还有各种冬瓜、南瓜、西瓜、丝瓜,黄瓜,品相一看个个都是好的都不行。

    这些品相好,品种不同的蔬菜瓜果,是和高产粮食种子一样,大家最羡慕的东西。

    看完了这里大大小小的机器,经常下田帮助农人干活的墨家子弟感慨道:“有了这些东西,种地也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活了。”

    他们墨家子弟种田、木工、打铁样样都会,也是样样都做,到底有多辛苦,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看着这些个不同颜色的不同机器,他似乎都能看见这些东西动起来的场景。

    另一人说道:“是没有我们现在辛苦,可也不代表就不苦。

    我算了算,这些大家伙的购买成本都不低,动起来都要燃料,还有药水、化肥。

    再和超市里的粮价比一下,不是大片的土地,用这些都不划算,甚至会亏本。北方那种大片的平地用起来还好,主播他们南方这种地,单独一家一户用起来根本不划算。”

    不只是地不平,面积不大,更重要的是家家户户的地也不是连在一起的,大机器一上去没走两步就到了别人家的地,这怎么搞?

    大家讨论了一下这个事,发现还真是这样,想省时省力的话,种地成本也根本低不下去。

    倒还是可以继续人工的方式,搭配一些轻小型的工具,主播爷爷奶奶就是这样,但一看超市的粮价,有这个种地的时间,不如出去打工。

    自己家里这点地种个一年,挣的钱还不如出去打两个月工,也就是爷爷奶奶生活惯了乡下,儿子也算有出息,在乡下种田纯属不想看土地荒芜。

    有人觉得不对:“那这样子,不就大家都进城打工,没什么人种地了?”

    北方好说,大平原大机械,一些专业的人手就能弄,但南方很多地方怎么搞?

    主播家里这一片路上是没看见什么荒地,但通过各种对话大家也能听出来,都是上年纪的老人还在种。

    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挣钱,不管去外面还是去县城里,基本上应该会种田的没有几个。

    那岂不是等老人走了,那些地方的耕种就处于一个后继无人的状态?

    【爷爷和老板也说起了这几年不太好的天气,还有前两年新下来的补贴政策,不同地方都不一样。他们这里种粮食的农民大概一亩粮地补贴十八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