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24章 悲催的李大老板

    李国庆出手打断人腿的事情,没多久上面就知道了。

    上面专门把陈部从燕京派了过来,把李国庆骂了一顿。

    挨顿骂还不算完,陈部还带来了上面对李国庆的处理意见:罚他去西北的三北防护林种树。

    三北地区是指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那里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

    70年代以前,三北地区黄沙漫天,沟壑纵横,极大影响当地人民生产生活。1978年11月,最高层作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大决策。

    按照规划,“三北”工程建设期限为1978年至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上面给李国庆分配的治沙地就在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是蒙语,意为“不好的水”,荒沙地、盐碱水是毛乌素的标志。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省榆市长城一线以北,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古长城的交汇处,历史上曾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地方。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导致了毛乌素沙漠的形成。

    毛乌素沙漠面积达到4.22万平方公里,全年降水量最多只有440毫米,风沙肆虐、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毛乌素沙漠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早在唐朝时期,这里曾是天然牧场,牛羊成群,草木茂盛。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和沙化。到了明清时期,毛乌素地区已经成为一片沙海。

    因为地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毛乌素地区也经常发生战乱,这也是这片区域草地森林退化的原因。

    更加严重的是,毛乌素沙漠一直到民国都在不断扩张,蚕食榆林县本就不多的耕地。在秋冬干燥季节,西北风一刮就是满天黄沙,沙尘暴一直困扰着毛乌素沙漠周边的省市。

    “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是许多上了年纪的榆林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面对沙漠化的威胁,榆市开始了长期的治理工作。最早在50年代,当地就开始组织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措施,毛乌素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新华夏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林业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

    1950年4月,陕省制定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国家林场建设与群众造林工程同步推进。

    1981年,榆林当地又制定政策,提出可将“五荒地”(即荒山、荒沙、荒滩、荒坡、荒沟)划拨给社员,允许长期使用,所植林木归个人所有。

    1985年,榆林再次放开政策,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榆林的广大农民,卖掉家里的羊,一家几代人投入到治沙的伟大事业里,少的承包几百亩沙地,多的承包几千上万亩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