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3章 鸿门宴(下)

    好在路程不太远,也就不到十站地,李国庆坚持了坚持,好歹没有吐人车上。难受是难受了点,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好处,连佛爷们都不敢靠近他了,万一被他吐一身,影响业务不是。

    “呦呵,不错啊,都住上家属院了。租的?”

    “单位分的,就是只能住,房子不归我。”

    李国宝目前的工作是中学后勤处的干事,不过还是临时工。

    单位给他分了一套三十多平米的一室一厅夫妻宿舍,住房条件在这年头的职工里面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一进屋,墙上贴着李国宝和马金枝用镜框裱起来的“奖状”。

    按说李国庆他们年龄不到,是领不了结婚证的。50年通过的《婚姻法》,第四条就规定了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俩人为了领结婚证,还回原籍把年龄改大了几岁。

    按现在户口本上登记的年龄,李国庆得管李国宝叫哥。

    一般的筒子楼,做饭只能在外面走廊,李国宝他们单位的宿舍针不戳,房间里还有小厨房。就是没抽油烟机啥的,老娘刘玉香在厨房忙活着做菜,还好是夏天开着窗户,要不然屋里根本没法待人。

    看着老娘熟练地用煤气罐,他们老两口来京应该时间不短了。

    1965年4月1日,新华夏第一个液化石油气灌瓶站——燕京西郊灌瓶站开始修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燕京所用的液化石油气都是用汽车槽车、火车槽车从大东北运往燕京,然后进行手工灌装。

    1965年11月30日,西郊灌瓶站建成,12月11日成功运行。

    当年年底,六铺炕、三里河等几个地区建立了供应服务站,包括石油部宿舍那8户居民在内的4882户居民成为燕京率先使用煤气罐的液化石油气用户。

    要不怎么说城里是农村人的梦想呢。

    在乡下还在烧柴火,煤球炉都不怎么普及的年代,首都居民已经用上了液化石油气。

    老爹李二柱从来是不会干家务活儿的啊,装作做样拿张报纸坐在客厅的布艺沙发上看,不认字的他根本没察觉到报纸都拿倒了。

    李国宝这个主人给李国庆倒了一搪瓷缸开水,连白砂糖都不舍得给亲哥放,差评!

    然后爷仨儿大眼瞪小眼坐在沙发上,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良久,老爹终于憋出来一句:“老大,老二,你们都进京了,这很好,以前的事都不说了,往后你们得互相照应啊,亲兄弟,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

    可以啊,老爹这话说的,水平相当不低啊。

    老娘做菜是把好手,不大会儿,四菜一汤就端上了桌。

    花生米、红烧肉、炒鸡蛋、醋溜白菜加鸡蛋汤,有荤有素,菜都是大码,直接用盆装那种,为了这顿饭,李国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家里人吃饭,不整那些虚头巴脑,什么祝酒词啊开场白啊,统统是没有的。老娘给三个男爷儿们发了筷子以后,老爹说了声吃饭,然后一家人就甩开腮帮子猛刨。

    多姨的李国庆开始还不敢吃,怕菜里加点什么不为人所知的料啥的,看他们三个吃得那么香,都给李国庆看饿了,果断加入抢菜大军。

    不得不说,老娘刘玉香的厨艺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都只是些家常菜,李国庆吃得喷香,这就是妈妈的味道吧。

    狂吃了一通,盆里的菜也没见下去多少,足可见菜量之大。

    李国庆是第一个放下筷子的,他肚里不缺油水,饱得快。

    “咳咳。”

    看李国庆不吃了,老爹李二柱也放下了筷子。

    “老大啊,听说你们学校要派你去外国?”

    来了。

    终于要图穷匕首见了吗?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还得选拔呢,能不能选拔上还不一定。”

    “听娘的,那个什么选拔,咱不参加了。”

    “不参加了?为什么?”

    “昨晚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坐飞机掉海里淹死了,尸体还被大鱼给啃了个干净,尸骨无存啊。”说着刘玉香就开始抹眼泪。

    嘴毒是老李家的优良家风,你咒我死无全尸啊,我咒你死一户口本啊。反正李国庆的户口已经迁出来了,现在是集体户口,家里那个户口本死完了消本,他都不心疼。

    呵!

    你个内地农村老太太,见过大海长什么样吗?还坐飞机?飞机长了几个翅膀,翅膀会不会扑棱你知道吗?

    剧本,绝对是剧本。

    就算不是剧本,咱老李也不怕。

    梦都是反的,咱老李肯定能长命百岁。

    再说了,水就是财,老子掉海里,那不就说明老子的财犹如汪洋大海,滔滔不竭、连绵不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