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 入晋阳(一)

    九月九,重阳节。

    晋阳。

    故事,又回到了大唐龙兴之地。

    这十八年里,郑守义曾多次经历晋阳。

    最早他是丧家犬流浪至此,后来是救火来过两回。

    此番尤为不同,他们,即将成为晋阳之主。

    阵斩李存勖,数千河东军,阵亡千余,逃散千余,被俘二千余。

    复为京观二座。

    之后,辽王大军扫荡前套附近部落,尽屠之。

    数百里间,为之一空。

    单于都护府开城迎王师,收其酋长子侄为质,仍令其镇守本地。

    东受降城亦如是。

    一场杀戮,振武军空出大片草场。这里,将主要作为牧马地,设置牧监,蓄养战马。这里原本就是大唐的主力牧监之一,虽已衰落百年,但是自今以后,这里,必将再现辉煌。

    此外,辽王还将从山北牵来部分帐落。

    主要以牙军中的蕃将、蕃兵家眷、部落为主,义从军部落为辅。

    迁徙人口充实其间,既能有效控制,又是对追随者的厚赏。

    而后大军南下,入雁门关。

    代州反正。

    忻州反正。

    李存勖治镇太短,河东百姓对沙陀人恨得太深,没人愿意为他朱邪家流血。

    辽军一路南下,一路公布王师的爱民之政。

    其实就是卢龙现用的那套。

    在卢龙,官府还是很讲良心的,都是按照留够民众口粮后的余粮为标准征税,统算下来,也就是收取亩产的三四成。

    养大牲口,官府还有各种便利、鼓励、奖励。

    副业收入更多是靠榷盐、榷酒等温和手段收集,而卢龙的盐价一向较外镇低廉,所以堪称温和。

    山北为了鼓励移民,苛剥会更轻。

    与国朝初时、盛时相比,卢龙的盘剥不可谓不重,但是与河东现状相比,那就好得太多。

    而对于河东百姓来说,苛剥比例的高低还在其次,最要紧的是卢龙军他不抢自家人呐。只此一条,辽王就甩开晋王几条街。

    夜里睡到半夜,突然一群杀才闯进家里,财货掠夺一空,妻、女被当面yín辱,稍有不从就杀全家。

    这谁受得了!

    本镇军队明抢本镇百姓,屠村灭镇、奸yín掳掠无恶不作,这是人干的事?

    在武夫的屠刀之下,羸弱的百姓固然缺乏反抗的手段与勇气,可是,当辽王的大军陈于城下,尽管晋阳三城都是城门紧闭,但是,哪怕隔着一二里远,郑大帅仿佛也能听到城中瑟瑟发抖之声。

    而在二三里外,更有数不清的吃瓜群众,一个个跟鸭子般伸着脖子观望。

    观望沙陀人的覆灭。

    其实,也未必是卢龙做得好,实在是有同行衬托啊。

    再烂,你还能烂得过沙陀人?

    总之,对于辽王的大军,河东百姓表现出谨慎地欢迎。

    别管以后怎样,至少眼前大军就表现出了一种王师风范。军队过境,一两桩扰民之事在所难免,毕竟,这大唐的军队,可不是人民子弟兵。但是,事后都肯给了补偿,犯事军卒也被当众抽了鞭子,这就不错了。

    总体可称秋毫无犯。

    抢钱、抢粮、抢娘儿这一套,当然不能搞。

    杀才们就是图个口彩。

    为何要在代北呆那些日?为何要将代北屠戮一空?

    其实,很大原因就是为了安抚武夫们这颗躁动的心呐。

    在云、蔚就压着没开荤,又不想让到南边闹,那只好苦一苦振武军的蕃部了。

    谁让你们给朱邪家出丁出粮对抗王师呢?

    愿赌服输,活该倒霉。

    尽管蕃部穷得喝风,但是好在辽王的人也不多,打到东城附近的也就万把号人。抢得盆满钵满的将士们宣泄了一腔戾气,于是大度地给了辽王这个面子。

    啊,雄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哦不对,是雄赳赳气昂昂,翻山越岭进河东,一路给辽王大大地长脸。

    尤其许多老豹军,有出身河东的想衣锦还乡,有来过河东的想人前显贵,走着走着,居然也真就觉着自己高尚、高贵起来。

    军人,除了财货,也可以有些精神满足。

    当然,能在振武军放肆的人毕竟不多,为了安抚军心,也为了酬谢将士们体恤辽王的苦衷,大李子允诺,除粮食外,府库并晋王及有罪将官家财俱赏军士。

    于是军心大悦,更曰辽王仁义。

    所以,打进晋阳城,抢钱、抢粮、抢娘儿,也并非胡说。

    羊毛出在猪身上,咱老祖宗早就玩得溜熟。

    至于这猪身上的羊毛是自己长的,还是从羊皮上剥来的,那就管不到喽。

    高歌猛进,南下大军以周德威的铁林军在前开路,顺利抵达晋阳城下。

    待大军立稳,周将军就亲自领着部属,来在城下鼓起嗓子劝降。

    “父老乡亲呐,辽王说啦,秋毫无犯。”

    “皆是自家兄弟,唐儿不杀唐儿。”

    “好兄弟,卢龙军赏赐足啊!”

    “对,有粮有钱还有地。”

    “人给田百亩,童叟无欺呀!”

    “开城门吧。”

    内容都很实惠,说得城里城外人心浮动。

    郑二爷拿块布盖了头遮阳,看边上李老三也热得呼哧带喘,促狭他道:“三郎,怎么今日不见你吟诗?”

    今天这日子好啊,眼看晋阳就要拿下,郑守义只等着破城,就去找大李开牙挪屁股。而且,这几日郑哥自觉悟了,他只要开口,大李定能同意。

    “二郎这是点歌么?”李崇武热得冒泡,灌下一口清水,肚里搜捡片刻,开始吟诵:“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郑守义听着找到点感觉,试探着解释:“这是说创业艰难?”

    “可以可以!”李老三勾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道:“此为《过晋阳宫》,乃开元二十年时,明皇巡幸至此,遥想创业艰难,抚今追昔所作。

    丢,全是扯,这厮虎头蛇尾落个没下场,沦为笑柄。

    玄宗?玄,嘿,他玄乎不靠谱啊。

    晋阳是大唐龙兴之地,亦将是大唐复兴之地。

    二郎,你我且此诗共勉,勿使后人复笑我等虎头蛇尾没下场啊。”

    郑守义高居帅位多年,可算深体创业难、守业亦难的道理。他将儿子不但带在身边,还要放到游弋军去历练,就是要小子们知道军旅之艰。不自觉就往身后看去,小屠子正丧眉耷眼地跟在李三后头不远。

    好小子居然敢阳奉阴违,不去李三处报道,却找卢八、王波两个包庇。如今队伍大了,老郑也管不了那么细,居然就被这小子滑过去了。

    结果,与李存勖最后一战那夜,这小子带着百骑追逐溃兵,居然彪呼呼地被一股溃兵戳了屁眼,死了二十几个弟兄。

    这下是瞒不住了,气得老郑亲手抽他一顿鞭子,打得皮开肉绽,然后亲自扭送李三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