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8章 高效造纸术

    这样浓烈的读西游氛围,一直都在升温。

    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明百姓,都被这《西游记》给吸引了。

    一时之间,长安城中人人说话聊天,都是聊《西游记》相关的内容。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这几个人物,都成了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甚至有人给他们塑造佛像,把他们供在寺庙里面供养了起来。

    这样浓烈的氛围,逐渐促成了两种状况。

    一,大唐的读书人们都接受了这种半文半白的语言。

    因为《西游记》的语言十分精致动人,堪称语言上的典范,尽管不是纯文言,但一样十分生动。

    这种生动本能的就会让人欣赏,就会让人想要模仿。

    这样一来,大唐的读书人们不怎么抵触推广这种语言。

    甚至有的人还觉得这半文白的方式很利于书写,平时的时候谁还文绉绉的用文言啊,写封书信什么的,直接白话说完不就行了么。

    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在长安城附近持续发生着影响。

    二,老百姓们得知这《西游记》很容易阅读,比文言文容易许多,不少老百姓都想法学得几个字,自己捧了《西游记》看。

    不然的话,只能从别人嘴里知道。

    这从别人嘴里知道,哪有自己看来得舒服。

    更何况,这多学几个字又没什么坏处。

    尽管有心去识字的老百姓并不是很多,毕竟找老师需要钱,但这是一个很好的风向。

    手下有精锐情报系统的李世民,自然能够觉察到长安城的变化。

    李世民喜上眉梢!

    这推广白话文当真可行啊!

    这《西游记》用来推广白话文,当真是神来之笔!

    就连那些世家们都爱不释手的读《西游记》,全然没有抗议反对的意思。

    这秦相的计谋都已经摆到明面上了,可是谁都破不了,这就是本事。

    李世民自然要帮个手。

    现在老百姓那边有很多人想要识字,但是苦于没有老师,以他们贫寒的家境想要支付教书的费用太难。

    李世民是决定要多派一些才子去长安附近的各大镇子教书。

    同时多印刷一些课本,现在有了活字印刷术,印刷课本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李世民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免费赠送课本的代价。

    只是,令李世民一直在意的是。

    秦河是要印刷三百万册的《西游记》。

    这等大数目,足以让整个大唐都有一定的变化。

    李世民很在意的是,秦河这小子到底要怎么弄出来便宜的纸张,这可是关系大唐未来的大事啊!

    ……

    长安郊外,秦河府。

    秦河脑海中那声望值是嗖嗖的往上升。

    都是来自于长安城各地老百姓的声望,在秦河脑海中那系统提示音是络绎不绝。

    一部《西游记》风靡长安,尽管没有救灾的声望那么大,但也给秦河提供了足足两千声望值。

    这已经非常可观。

    要知道《西游记》目前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长安城,尽管长安城是全大唐最重要也是人口最多的城池,声望也会是最多。

    但全大唐的州府太多,一共有三百六十个州府,哪怕是一个州府只能刷到几百声望值,到最后累积下来那声望值也是非常恐怖的。

    当然,这声望值当中也包含了《西游记》对大唐老百姓的潜移默化,让他们有识字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