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86章 关系(三)


    那个时候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谁又能说得准呢?

    ...

    言归正传,在先帝的期望里,未来能够成为一位有雄图大略的明君的****,如今还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呢!

    和他接触的都是和他年纪相差不多,对他虎视眈眈的伴读。都一门心思想的是怎么才能跟他说上话,套上交情。

    其他伴读眼巴巴的望着文幼林和顾淮安两个人的动静,想着他们和陛下的关系已经比其他人近了许多了,只要他们两个主动一些,只要陛下当着大家的面子不会驳他们的面子,其他人也就会有机会的。

    可是,他们所有人都失望了。

    顾淮安和文幼林完全不为所动,对去主动和陛下说话这件事毫无兴趣。

    文幼林是和陛下一样的性子,甚至他对读书这件事比陛下还要沉迷,完全心无旁骛,陛下和其他的伴读,从第一天开始,他就都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怎么来往过,让大家忍不住在暗地里骂一句"书呆子"。

    文家可是外戚啊!

    有太后娘娘在,只要等日后陛下长大了,将朝政大权收揽在了自己的手上,文家还会少了荫封吗?进宫给太后娘娘诉几句苦,求求情,什么官儿啊、赏赐的,不都是唾手可得的吗?

    但是看文幼林现在这模样,他莫不是还打算像那些寒窗学子和出身书香门第的子弟那般,靠自个儿去参加科举,博一条路出来不成?

    看着文幼林这副样子,其他的伴读们心里百种猜测,各种感慨。

    真当科举这条路子是好走的啊?

    就算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子弟都不敢打包票,他们家族的同辈,所有人都能够顺利的考中进士,须知他们这种家族关于读书的资源丰富,在起步线上就已经领先于众人许多了。

    不过对文幼林也不是一味的不认同,不认同的都是出身勋贵世家的子弟。

    像内阁次辅的孙子这种官宦家族,专门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博出头的人对文幼林又还是有一些欣赏和佩服的——只是佩服文幼林有这个勇气。

    他们才不相信文幼林能真的靠着读书出头。

    如果说文幼林是沉迷读书无法自拔,那顾淮安就又不一样了。

    他年纪最小,其他伴读因为平威将军府的小公子的事情对他略微有些防备,但有时看着他就那么小的一个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那么警惕防备他的,偶尔兴趣来了,也想逗一逗他。孰料顾淮安看着满脸稚气,说话却总是老气横秋的,能把大家给噎死,又称为"话题终结者"。

    唯一能和顾淮安持续对话而不觉得尴尬的,只有徐丛直。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