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46 章 第三卷:童稚光阴29

    魏藏夫妇带着魏无羡朝着夷陵的方向走,毕竟新建立的魏氏宗门,无论如何,也该带儿子去看一看,认认门。m.

    不过,因为时间宽裕,并不着急,所以一路并没有御剑而行。别看御剑飞驰看起来衣袖飘飘,仿若仙人,但实则半点不舒服,一来太消耗灵力,二来高空飞行,风太大,堵得人张不开嘴。所以,不急的时候,大多数修仙者还是不喜欢御剑而行的。当然,某些喜欢排场、爱好开屏的人除外,绝对没有点名金家某某某的意思~(我信了,我装的。)

    所以,一家人也就那么不紧不慢地往夷陵走,从姑苏蓝氏到夷陵魏氏,走到那里,玩到那里。于江苏一带,览湖光山色,观千年古刹,再来个阳澄湖大螃蟹,不负水乡之美;于湖南一带,踏着古城的青石板,登江边吊脚楼,览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于湖北洞庭一带,观巴陵胜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气象万千;于重庆一带,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看两江汇流,逛山城老街,品天下美食。梦中魂牵梦绕,醒来如痴如醉。游山玩水,好不痛快。

    魏长泽和藏色夫妻俩第一次做父母,没什么经验,便希望能用这种游山玩水的方式让儿子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开阔心胸,增长见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万卷书的任务已经交给蓝家了,这红尘万里路嘛,就由他们带着儿子去体验吧。

    重庆有一处奇观——龙水峡地缝,悬泉挂壁,怪石峥嵘,山道弯弯嵌绿树,小溪潺潺扬迷雾,幽静而又深邃的龙水峡地缝静得能让魏无羡觉得能听到自己心跳。在这片龙水峡地缝中,可看见千年的地质变化,身在其中,恍如被埋于地下千年之久,久到地下都长出来一个小世界,有山、有水、有生命的气息……

    魏无羡突然想起来上辈子聂怀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山川风物,四时美景,真是无论看多久,都不会觉得看厌。此话确实。

    在广阔无垠、大气险峻的自然面前,人会不自觉地忘掉俗世里的纷纷扰扰,心胸变得开阔起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酒临风,宠辱偕忘,澄心涤虑,物我一体。

    不知不觉中,魏无羡阖上了眼睛,进入了一种玄妙的境遇中,竟是心境突破之兆!

    魏无羡感觉自己的魂魄仿佛已经脱离了□□,而融于自然万物中,与鸟同翔,与鱼同游,与河同流,与山同立。细数前尘,他的一生,有最汹涌的河流,成全了他的年少张狂;有最孤冷的峰峦,静听着他的凄哀笛响,万千自然,岂非如此,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人生,自当逍遥。

    修仙者最终修心,大道至简,道不远人,人的心境与道密切相关,心境分三层: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又各分几重小境界。

    上辈子,魏无羡的心境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使得修为几近停滞,因为那时候的他便卡在了“拿得起”这一层。

    什么是“拿得起”?就是敢于争取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去拿,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如何“拿得起”?古今成大事业者,皆需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志存高远,满腔抱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点,魏无羡显然做到了,在年少之时,在他便心怀天下,立下了“一生锄奸扶弱”的远大志向。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立下远大抱负后,须得有坚强的意志,为自己的目标不懈求索,经受得起越来越大的磨难和困苦,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方能走上心中的大道。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点,魏无羡显然也做到了,“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从幼时帮助云梦百姓除祟,到求学时帮蓝家人除碧云湖水祟,再到玄武洞救绵绵,为救众人以自身为饵,并留下断后,再到王灵娇来莲花坞时自愿被打被断臂以保下江家众人,再到射日之争,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战场一线;再到射日之争后,为保护无辜的温情一脉退守乱葬岗,为保护江家声誉假装叛逃江氏……这些无不印证着为了“锄奸扶弱”这个志向,魏无羡所付出的努力。即便不被人理解,即便被人泼脏水,也依然抱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