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零三章 冒名顶替

    董娇放下手里东西坐直身子,“我这不是怕您恼我么,皇舅舅遇刺,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哪是我能背后议论的,还偏到您老人家跟前显眼,这不是讨打是什么。其实打听这些主要还是说给我家那没主心骨的二婶婶听,您也知道她那人,胆子小的很,若不叫她定下心来,怕是在行宫剩下这些日子她都睡不安生了。”

    见她愈发有分寸,太后心中宽慰,将方才赵春荣打探到的消息告知。

    “这件事成不了秘密,否则文武百官那没个交代,待皇帝安排完自会通告下去安定人心。昨夜行宫封闭,不少重臣家眷都亲眼看见禁军出动,瞒是瞒不住的,好在皇帝没大碍,这才不至于人心惶惶。”

    的确,这件事不可能瞒,这帮人想要皇帝的命,事没成,皇帝还替他们遮掩,哪有这种道理。

    但也不可能声张,毕竟老百姓们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权衡利弊,他们若是听说皇帝遇刺,只怕会担心国家大乱。

    “一会儿你到了官家女眷那边,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要心中有数,这帮人能把手伸进禁军可见朝内必有高官倒戈,后宫未必就没有同伙,多注意些。”太后叮嘱道。

    董娇点头,“是,孙女明白。”

    从太后寝殿出来,董娇步伐沉重。

    李准救父生命垂危,这对皇帝来说是天大的恩情,哪怕他是天子李准是儿子

    ,皇帝也欠他条命。

    有这件事作保,朝廷那些晋王党就有名正言顺推晋王上位的理由。

    只要大臣们统一口径,国家一日无储君,社稷就飘摇动荡,大梁又非皇帝无子选不出继承人,如今已有贼人虎视眈眈,皇帝要是再拖着不立储,一旦他有什么万一,就是对大梁江山社稷不负责。

    好大一顶高帽子,却又不戴不行。

    慧明帝若不如了他们的意,还真就成不听谏言一意孤行的昏君了,他再有个三长两短,后代的史书得把他骂死。

    到吴氏等人所在的别苑后,董娇言简意赅的向她们透露昨夜皇帝遇刺的消息,吴氏吓得魂不附体,嘴里念叨要回家,这行宫太不安全。

    董娇安抚眼下刺客都已抓到,不会再有危险,吴氏才放下心来。

    临走前,她叮嘱董苒柔这几日多留个心眼听听各家女眷在议论什么,董苒柔应下,她才踩着时间赶回太后寝殿,彼时谢贵妃已到佛堂抄经。

    “见过娘娘。”

    她于禅室候着,谢贵妃进来,她福了福身,谢贵妃抬手示意不必多礼,给身边人个眼神,那婢女便以娘娘午膳没吃什么东西,请她陪同一起去小厨房拿吃食去了。

    打发掉无关人等,董娇和谢贵妃入内室低声说话。

    “昨夜的事你都知晓没?”谢贵妃率先问。

    董娇点头,“听外祖母说了,这帮人来得如此通畅,宫里必有内应。虽说没有证据,但我却十分怀疑此事

    乃晋王自导自演,目的是让晋王党顺理成章逼迫皇帝立他为储!”

    谢贵妃暗暗握拳,“你猜得不错,今日陛下召随行来的大臣们议事时已有人提出晋王孝心感天动地,如今的储君人选中四殿下神志不清,六殿下八殿下能力不足,只有二殿下堪当大任,附和者众多,陛下并未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