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章 史无前例的大罗天劫,洪荒震动

    苏大人的视线落在李凌峰身上,苏云上也看着李凌峰,前者是探究,后者则是担忧。

    李凌峰一时仿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一旁的丫鬟又立马为其续上茶水。

    思索了片刻,李凌峰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然后对着在上首的苏大人拱手。

    “多谢伯父款待,这新茶入口轻柔,汤色明亮,滋味醇爽,确实为好茶。”

    李凌峰喟叹一番,将自己喝出的滋味尽数道出,用词准确,说的明显是玉露茶的特色。

    尽管李凌峰品对了茶,却回避了自己真正想问的,苏大人对此难免感到失望,他附和的笑了笑,对此不置可否。

    苏云上则是在心中轻轻叹了一口气,打算开口提醒自己的好友。

    “不过……”

    李凌峰假装看不见二人的神色,视线先是落在茶杯中形如松针的茶叶上,然后才在两人疑惑的目光中补充道:

    “凌峰未曾尝过什么好茶,却是曾在书上看过相关的记载。”

    “这玉露茶与时雨茶虽然均属于绿茶,有‘条索紧细,外带白毫’的特点,但实际还是有些差别的。”

    见苏大人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李凌峰接着道,“《茶经》有载,玉露产自亭泉,外形白毫显露,叶底嫩绿匀整,而时雨出自巫郡,仅是微带白毫,叶底却是嫩绿金光……”

    这两种茶一个出于鄂州,一个产于皖州,茶也类似于我国的“恩施玉露”和“金山时雨”,不过恩施玉露相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蓝姓茶商亲自焙制而出,而金山时雨却是出自胡适先生的故乡,如今也有四百年的茶产历史了。筆趣庫

    大夏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些茶虽然形似味同,却也有着细微的差别,让李凌峰真正惊讶的是自己在大夏的所见所闻有时甚至会让他怀疑,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么一个王朝。

    或许是文化的大同小异吧。

    他并不打算深究,大夏朝有完整的发展变迁历史,他也不应该将这个朝代与中国古代的王朝混为一谈,也许就是这种类似却又不同的感觉,才能让他在读过更多的书后对其深深着迷。

    李凌峰对两种茶的品类娓娓道来,轻易识别出不同,甚至连苏大人说的“陈茶”也否决了,这样固然能突出他学识渊博,却也有些自大无知了。

    苏大人端茶的手一顿,脸上神色变了变,最后却自嘲的摇了摇头。

    本以为是个怂的,没想到是个头铁的。

    当着大家的面说这样说,接下来不就是要“纠正”自己的错误了?

    捕捉到上茶丫鬟小心翼翼投过来的视线,苏大人心中对李凌峰的观感也一瞬间变得不太美妙了。

    实在是老脸无光啊。

    谁知道这个臭小子真的敢当人众面就悖逆长辈,指错主人家?人聪明是聪明,只不过农家子弟,确实教养有缺。

    苏大人在想等会儿该找个什么样的台阶下,找个什么样的竿子爬才能保住自己的老脸,但在看见儿子脸上“与有荣焉”的表情,突然就觉得旁边的好茶不香了。

    苏云上毕竟还年轻,如今还只是个少年公子哥,哪里懂得自家老子肠子里的弯弯绕绕和那和筛子一样的心眼子?

    见李凌峰稳如泰山,对两种茶如数家珍的模样,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兄弟“照本宣科”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这是好兄弟博学广识的表现。

    看看子瞻,谁说读书没有用的?

    这种读书人特有的“知识气”,再加上李凌峰胸有成竹的讲述,谁见了不迷糊?更何况是本来就与李凌峰称兄道弟的白衣苏公子了。

    苏云上得意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丝毫没读懂苏大人眼里的“恨铁不成钢”。

    年轻人啊,还是得历练历练。

    苏大人无奈归无奈,但看儿子这样的表现,虽然心中对李凌峰欠缺“礼仪”这件事有些小疙瘩,但不看僧面看佛面,他的心中也有了思量。

    只不过,李凌峰给他的“惊喜”远不止无比。

    还没等苏大人腹诽完毕,又听见了下方传来了少年的声音。

    李凌峰自知自己的行为肯定会引起苏大人的不适,略微思忖了一会儿,故作疑惑补充道,“或许是上茶时不小心弄错了吧,玉露和时雨如此相似,拿错了也情有可原。”

    这是李凌峰的托词,为的就是解苏大人的尴尬困境,他在直接道出实情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如何破局,借口是下人将茶名弄错,不仅证明自己不是草包,也能全了苏大人的颜面。

    实际上,李凌峰不知道的是,他说出了苏大人正想说的话。

    李凌峰想到了这点,苏大人又怎会想不到呢?作为一个官场老人,苏密不会把这类小场面放在眼里,所以无论李凌峰怎么回答,他自然都能将场面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