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88章 多少颗珠子才能穿满一条线

    第488章:多少颗珠子才能穿满一条线

    萧进说的话,让王国强都感到一丝的难堪,团队刚刚成立,可不要因为这件不一定的事儿搞崩了,他刚想劝说,但何平继续讲道:

    “老萧,认识了你,让我从公募基金离开,又因为认识了你,让我成为了一家私募基金的合伙人,有幸‘躲’过了很多朋友正在经历的职业中年危机,现在的工作依旧能让我实现自我价值,并充满热情。”

    “哦!老何...”

    “萧进,你知道吗,即便是在大华基金,我这个年纪虽然是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也已经不年轻了,我也见证了一些朋友们所处的职业状态,他们在40岁左右的年纪,依旧没有从工作中获得一份安全感,担心被裁员、担心位置被新人替代,在惴惴不安之中和很多二三十岁的人一起‘骑驴找马’寻下家。”

    “曾经,我们都在同一起跑线,我们共同在企业打拼,一起努力奋斗,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企业的骨干,但进入中年,我发现朋友们的职业类型变得‘丰富’起来,开始跨界做很多意想不到的工作,状态也变得非常不稳定。”m.

    在职业选择上,不少人面临了转型,围绕生活服务的有保险经纪人、酒的代理商等等。

    在职业状态上,很多朋友不再愿意做螺丝钉、老黄牛,想要改变却显得非常无力,只能一面打着工一面自我消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相比他们而言,我离开大华,可以说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完成了职业选择,到了中年,整个人的状态还处于一种“上升期”。

    回过头来看,让我和一些朋友同学状态拉开差距的,正是人生中一个个的选择节点。

    在职业线方面,我经历了3个阶段和抉择点:

    第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流水线阶段。我高中毕业于省重点,大学考进985学校,硕士在美国就读,之后就进入了大华基金,在这个阶段,我对人生并没什么思考,只隐隐约约觉得以后人生需要有所不同。

    第二个,毕业后的地域选择,在国别上,我选择从美国回到中国,在城市方面,我选择去大城市,这两个选择对我的人生走向至关重要。

    第三个,工作选择,回国后,我加入了大华基金,这是一家大企业,大企业的特点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把员工培养成环节高手。

    其实我也可以选择一直在外企做好一个流水线的环节高手,但我意识到两个问题:

    第一,外企在中国的核心业务并不是研发和技术,而是销售,让我从技术岗位转到了销售岗位,我不想干,于是我选择国内的大企业。

    第二,我观察到在大企里面,几乎没有50岁以上的人,如果你看到了45岁以上的人,他们可能都是管理层,员工基层基本全是年轻人,这让当时的我意识到外企不养老,他们并不需要年纪很大的人去做深度性的研发或销售工作。

    如果一个企业里面大多数员工都是年轻人,说明这个企业所在的行业对年龄的宽容度相对较低,如果不事先做好规划,“中年危机”几乎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这两点“觉醒”,让我萌生创业的想法。

    这就是我离开大华的原因,后来又加入到前进公司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