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60、最巴适

    蓉城是整个西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荷花池的商品繁多,从日用百货,到文体用品,从小家电到服装鞋帽,其中还包括了几家窗帘布艺城。

    小威最后找到一家,把家里的几个大落地窗都做完,一共才花了一二千,对于现在市场上一个小窗帘就动则上千的市场行情来看,小威这实在是低的了。

    不过这正好符合小威的简单要求,只要素色,也不需要花哨的装饰,越简单越好。

    剩下得装饰和小件,就只能可遇不可求,慢慢添置了。

    小威从北京初到蓉城,有很多的不习惯。

    北京生活节奏快,尤其去过国贸和中关村的人,体会最深。但是到了蓉城,人们的节奏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比如小威坐公交车,在北京,车来了,人们都会匆匆上车,不浪费一分一秒钟,而下车,都是提前到车门口准备好了的,车停人就下。而蓉城不一样,人们走路都是不紧不慢踱着方步,上车的人不会匆匆忙忙,下车的人也都是等车停稳了才起身。那节奏,即使小威不上班赶时间,看了也觉得着急。

    别看走路的人慢慢腾腾,但是开车的却都是急脾气了,动不动就要按喇叭,经常会把路边的小威吓一跳。北京汽车禁止鸣笛,即使堵的水泄不通了,再着急,也不会有人按喇叭,所以小威已经快忘了汽车喇叭的存在了,难免就会被身边身后突然响起的喇叭声,大大的吓一跳。

    不仅喇叭吓人,人们打招呼也时常会吓小威一跳的。北京人都是低音,说话下压比较低沉,蜀地却不,人们离得老远就招呼起来,往往是毫无征兆就地一声大吼,“喂!”“嗨!”往往底气十足,震耳欲聋,仿佛打招呼的两个人不是在城市里,而是在两座相临的大山上。

    不过,蓉城是国内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是最巴适,最悠闲,最有生活气息的城市。

    向来有一句话形容蜀地:

    少不入川,老不离川。

    青壮年进入蜀地,太悠闲舒适,很容易懒惰不思进取,而老年人则刚好适合悠闲养老。

    这大概就是评价蜀地最适宜生活的最好话语了。

    初到蓉城的人都会有一个错觉,仿佛蓉城的人都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一般,个个都悠然自得,尤其是到了二环以内的老城,满街的茶馆茶社,天天爆满,时常能看到爷爷婆婆们坐一桌搓麻,爸爸妈妈们又一桌搓麻,小孩子们另外一张桌视而不见的埋头写自己的作业,在小威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幕。

    小威住在杜甫草堂附近,临近浣花溪,浣花溪是蓉城最早的富豪区。河流穿街而过,时有白鹭在水面上掠过。

    小威便想起那句诗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