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8.第十八章

    柴未樊到底没去问皇上,而是自己琢磨着选了个嫩青竹叶的花样,她联想到几月前皇上甫进宫留给她的印象,便如青竹一般瘦削挺直。

    第二日,她赶去上书房,今日不是张大儒授课,而是教授礼义和音律的两位女官,女官姿态优美,一举一动皆如袅袅起舞,观之心情舒悦,态度温和有礼,同她们说话,仿如春天吹到面上的暖洋洋的春风,柴未樊几人围坐在女官身前,看她手起手落,躬身示范,面上沉醉不已。

    柴未樊她们不是出身皇室贵胄便是簪缨贵族,这礼义一项本就自小言听身教,将优美和贵气刻在了骨子里,即使柴未樊未曾听过女官讲授,也能晓得十之七/八,倒是音律之事……

    不是柴未樊自谦,她实在觉得自己于音律上少通了个窍,当初未进宫在柴府时,祖母曾为几位姑娘,尤其是嫡出姑娘延请过一任著名琴师,一月学下来,琴师对长姐评价“天赋卓绝,一点就通”,对二姐评价“性情温婉,才艺上佳”,对三姐评价“心情浮躁,静可舒怀“,唯对她,评价“少事无用,性情豁达”。

    意思便是即使用功十足,但实在没什么意义,不如少费力气,好在柴四姑娘性情豁达,对此事想必也想得开。

    教习音律的女官十分意外地盯着她看了会,后琢磨可能是这位久居宫中又没认真进过学的柴姑娘底子太薄,一时跟不上也是情有可原。

    但她却忘了,这本就是为顾及柴未樊而专门挑的基础曲子,就是长公主她们当初第一次学,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

    长公主看着她的表情意外之中又带着鄙夷,就是二公主看着她也分外诧异,最后放学时还安慰她说:“我之前也一直学不会,你不要着急,慢慢来。”

    柴未樊很冷静地说:“放心,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所以,不会有任何着急,先前的琴师先生就评价她心情豁达,可见一斑。

    张大儒同时还教授隔壁不远的五皇子及各位小郡王小世子,他让柴未樊今日整理出来不懂的点前去询问,但昨日柴未樊已经在皇上表哥那里解决了,遂带着听晴去那边,跟张大儒身边的小童说了下才回去保春殿。

    回去后,邓姑姑正在张罗将她一应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翻晒,过几日就要移宫,这几日将东西翻晒完毕到时候就能直接装箱带走。

    她见柴未樊回来,忙过来请安,圆圆的脸盘上满是笑意:“姑娘回来了,小汤子自西膳房提来一碗银耳桂圆汤,姑娘一会更衣后记得服用。”

    柴未樊点头:“好的,邓姑姑,您将这些琐事交给听芙和盛盏办就行,不用专门在外面监看。”

    邓姑姑:“谢姑娘体谅,不过奴婢闲着也是闲着,况且卷碧她们年龄小,总有想不到的地方,奴婢亲自盯着才能放心。”

    柴未樊只好笑笑不再劝,这位邓姑姑这几日相处下来,不是个讨人烦的主儿,可能知道自己初来根基不稳,不论是柴未樊还是她身边的宫女都不能完全放下心,所以很少在宫女太监跟前立威,也不抢着她身边重要事做,只是挑了些琐碎又实在有用,盛盏她们考虑不到的小事。

    回到屋,桌子上果然专门放着一碗银耳桂圆汤,这东西不仅金贵且对女子极好,自邓姑姑来后,便让小汤子每日午间去西膳房提来一碗,等她放学用,这份体贴用心就是姑姑知道了也赞扬不已,还劝着让她受用太后这份苦心,不要做与身边姑姑离心的傻事。

    因为若非意外,将来她出嫁,除了贴身宫女,邓姑姑肯定要随她一块出嫁做她的陪嫁。

    很多时候,姑姑比贴身宫女都要更值得信任依赖。

    柴未樊虽一时没办法习惯身边多了个教养姑姑,但最近确在努力适应。

    盛盏重新将汤温了温,柴未樊更衣完毕,银耳桂圆汤温度正好,她将汤端到她跟前,说:“姑娘,趁热喝了吧。”

    柴未樊接过,用勺子小口小口喝着,盛盏顺便跟她说话。

    “奴婢瞧着,这位邓姑姑不像偷奸耍滑的人,平日里对我和卷碧她们也是宽中有严,不谄媚也不打压。”

    柴未樊“嗯”一声表示知晓,现在日子还短,看不出什么来,等将来再说吧。

    自去上书房进学,柴未樊每日晨起昏睡,青灯黄卷,勤奋刻苦。

    短短几日,就瘦了一圈,惠太妃心疼坏了,直斥她:“你这是做什么,又不求你考状元,干什么这么辛苦?”

    柴未樊没觉得自己清苦,兀自反驳,“姑姑,我好着呢,您不要担心。”

    惠太妃瞪她一眼,没说话,却转头骂盛盏她们,“一个个怎么当值的?姑娘这么辛苦,也不知道劝上一二,伺候时间越长反而愈发拙笨了。”

    盛盏她们急忙跪下,磕头惶恐:“都是奴婢们的错。”

    柴未樊忙求情,“姑姑,不关她们的事,好吧,樊儿近些日子的确有些不知轻重,姑姑您别生气,樊儿再不敢了。”

    惠太妃气仍未消,“都去院子里跪着,不跪足两个时辰,不许起来!”

    柴未樊哀求:“姑姑……”

    惠太妃撇她一眼,“如果你再多嘴,那就再加一个时辰。”

    盛盏她们忙磕了个头,惶惶道:“谢娘娘罚,奴婢们这就出去领罚。”

    说罢,她们隐晦地朝柴未樊摇摇头,便垂着脑袋,小心翼翼退了出去。

    柴未樊神情有些低落,惠太妃看她一眼,叹气,“你身为主子,就要有身为主子的自觉,若是稍稍出错,这惩罚不会犯到你身上,但你身边的宫人总不能避免的。”

    柴未樊失落:“姑姑,樊儿知错了。”

    惠太妃将她的手握在掌心,“你去上书房念书,得以知礼明文,姑姑只有高兴的份,但若为此伤了身体,那这上书房不去也罢。”

    “不要!”柴未樊急了,忙保证道,“姑姑,樊儿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既如此,那这段时间就好好休养,读书的事就先放一放,每日举课毕勿多费心神于上头。”

    “好。”

    柴未樊回到屋子里,一个小宫女伺候她除了外衣,又洗了洗手面,最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一个时辰过后,她身边的四个宫女并邓姑姑才回来,她忙招呼小宫女们小心伺候,然后率先去看望邓姑姑。

    柴未樊神情泛着羞愧,“都是樊儿不好,劳邓姑姑受罪了。”

    邓姑姑面上虽然倦累,但眼神发亮,却没什么不满,“姑娘说的哪里话,这件事本就是奴婢顾虑不周,娘娘动怒是理所应当的。”

    柴未樊只好叹气,这事原就是她自个没忍住,哪里怨得邓姑姑,邓姑姑也曾劝过一二,但她正在在兴头上,自然听不进去,邓姑姑初来乍到,也怕说多了惹她烦,也不敢多说。

    但邓姑姑笑眯眯的,虽说受了次罪,却好像得了赏似的,面上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直让来伺候的小宫女摸不着头脑。

    照邓姑姑说,这算得上受罚吗?她从一名卑微的末等宫女爬到今天的位置,区区跪上两个时辰算得了什么,都说惠太妃仁慈宽厚,果然不是传闻,当然照她说,这不仅不是罚,反而是奖赏,自她来到姑娘身边,姑娘和姑娘身边的宫人虽然对她恭敬有礼,但总差了那么一层亲近,如今这一跪,可不就拉拢了彼此的关系。

    随后,柴未樊又去瞧了瞧盛盏她们,都没什么大碍,身在宫廷,跪礼已是刻在身体里的坚韧,就是此时有些腿软,休息上半天就好了,反而宽慰她,让她不要放在心上,听惠太妃的话,当心自己的身体才是。

    因着姑姑□□,柴未樊好生请假休息了两天,一日,她刚午睡醒来,姑姑那里的掬月小跑着过来朝她请安。

    柴未樊刚睡醒,脑子尚不清醒,懵懵懂懂地问:“掬月姐姐,有什么事吗?”

    掬月说:“姑娘,太妃娘娘让您过去。”

    柴未樊心下疑惑,这个时候姑姑叫她过去干什么?难不成自内务府那里得到了什么宝贝特意让她去赏玩?怀着疑惑,她简单梳洗一番就往正殿走去。

    结果,却是长公主她们来叫她一道出宫看望宝阳郡主。

    顺道探望下大长公主。

    宝阳郡主因在府里侍疾已经许久不来宫里上课,长公主担心大长公主,也想念宝阳郡主,所以特意向太皇太后请旨,想带着几位上书房的姐们去探望宝阳郡主。

    太皇太后当然准许了,她巴不得下面几个小辈和谐友爱,情同手足,今日长公主就是特意来请示惠太妃,因为这两天柴未樊在宫里休息,也没去上课,长公主既然说了上书房的姐们一块去,自然不能落下柴未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