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9章 第八幕 雪里已知春信至

    虽然对于殷菱臻这样身份的人来说,一盏花灯绝算不上贵重,作为礼物或许还稍显寒酸。但事实上,这元宵猜谜灯会上的花灯绝对算是阳京新春佳节的特色与难得的佳品。

    这花灯会每年由礼部与京兆协同组织,但实际上花灯会的筹划往往是由京畿地区的商人们轮流担任的。为了显示出各家的不同,商界大佬们也是绞尽脑汁,务必让每年的灯会都办出些新颖、较出个高下。

    每年作为奖品的花灯款式不一不说,在上面作画或题字的人也各不相同。这灯谜大会的习俗起于恭帝永初十三年,第一次负责承办的商家是当时的皇商卫氏。那时尚年轻的卫老太爷请陛下亲自为一盏并蒂莲花灯题字,并将此作为了头奖。

    猜谜会结束时,那盏被恭帝陛下亲笔提了“朝朝暮暮长相见”的花灯被时任校书郎的卫如月所得,成就了帝王良相君臣和合的佳话。

    此后每每元宵灯会,在花灯上题字作画的都不相同,但往往是名声显赫之辈。从此,不论是文人墨客、收藏家,抑或是附庸风雅者,均对这每年不知会被主办者定为几等奖励的花灯产生了兴趣。

    只是后来,卫老太爷年事渐高,将权柄交给长子卫华昀之后也带领卫家逐渐远离风暴。到如今,除了户部尚书卫沧秧,已再无他人与朝廷有瓜葛。

    以前在玉龙山的时候,张纪兼也曾与师父普惠道长议论过关于这个传奇卫家的事情,师父只说:“卫家从不乏聪明人。先帝故去,如卫家这般的家族,唯有如此方能让陛下安心。”

    虽然主办者换了他人,但这习俗却还是延续到今日。只是缺了这“皇商”的头衔,如今的花灯奖品比之从前分量多少有些不足。

    至于今年,张纪兼在报名时已看过,据说是出自一位今年准备参加春闱的士子。以月为画,提了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想起两人初遇的那场十五宴会,张纪兼便起了将这花灯赢来当做礼物的念头。

    “唔,那马是得了第几?”殷菱臻自也知晓那花灯不易得的。不过难得张纪兼会想要送自己什么,虽然最后的奖品有些出入,又怎么能不感动呢?

    “虽是拔得头筹,却奈何运气不佳。”张纪兼叹了口气,失望说道。

    殷菱臻接过那钱袋,垫了垫,说道:“嗯,自从卫老太爷不再做这花灯会的主,什么猫猫狗狗的都能来掺和一脚。这奖励作为头筹,确实羞涩了。不过我听说五十两银子,放在寻常人家也是一笔巨款了,不如纪蒹用这银子自己做一盏花灯送我?”

    “送你花灯自然是可以。但是臻臻,天子脚下,话不可乱说。”张纪兼提醒道。

    卫家老太爷名锦丰,少年时就从南方来到大周做生意。到天下一统,恭帝登基后,老太爷被定为皇商。众人皆言老太爷能成为皇商,都是沾了恭帝少时的那位卫姓驸马爷的光。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太爷之后的作为,绝未辜负恭帝陛下的信任。

    只不过如今的陛下,似乎对“卫”这个姓十分敏感。要说不喜,他对卫老太爷依旧尊敬,对卫氏子弟中贤能者也能知人善用。却不知为何,独独对请辞为先帝守陵的卫相颇有些微词,甚至连带着对卫相主持修订的《殷书》也颇为不喜。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只可意会的。便是殷菱臻也不可能明着说出来。殷菱臻知晓张纪兼的意思,不过拎起那钱袋,套在手指上旋转了几圈,道:“我可不是乱说。不过不管怎样,你既然是为我去挣的奖励,不管得了什么那都是属于我的。”

    “自然。”张纪兼伸手牵住了对方,将柔荑包在掌中,问,“可还有想去的地方?”

    大周开国时国内仍动荡不安,故延续前唐宵禁的制度。入夜除当班护城卫之外,无夜行令而未归家者,皆入刑。直到天下一统、恭帝执政,“宵禁令”才得以取消。此后每每佳节到来,京城百姓也可欢聚庆贺。

    花灯会后,接踵而至的活动是烟花会。只是此时的阳京毕竟还未化了积雪,若是入夜越冻人得紧。

    “不了。”殷菱臻摇摇头,将钱袋好好收了起来。

    “一年才有这一次,不逛逛岂不后悔?”

    殷菱臻却低下头,轻声解释:“我明知你才大病初愈,却任性将你赶出门来陪我参加花灯会已经很是任性了。”

    “我哪里没有你想象的那般虚弱。”张纪兼心里一暖,说,“你看我被你裹得都胖了一圈,手也暖和着呢。”

    “你还说呢,裹了这么厚的衣物还是这般单薄!”殷菱臻轻嗔道,“反正市集上这些东西我早见过许多遍了,烟花大会回家也能看到。”说着,似乎是为了堵张纪兼的嘴,殷菱臻凝了对方一眼,说:“况且阿爹不是让你明日去见他么?”

    这件事对于张纪兼来说无疑是噩耗。不,或许对于所有的新女婿来说,见老丈人的时候都难免紧张心虚,更何况张纪兼的这位泰山可不是一般人。之前因为受伤,皇帝陛下许了张纪兼很久的假期。不过就在昨天早上,陛下着内侍监黄璞传来旨意,让张纪兼过了十五进宫面圣。

    虽然面圣的事情多少让张纪兼有些不自在,但这毕竟是她和殷菱臻过得第一个春节,怎么也不能这样就结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