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番外 眉庄篇 闺秀(二)

    那两年,眉庄常常随母亲在京中。

    她与甄嬛一起折纸船、写花笺、品茶插花、日子过得飞快。皇上病重入了畅春园养病,十四王爷在西北作战,四王爷在京监国。

    看似是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眉庄却再一次被母亲带离了京城。

    已经到了冬月,路上寒风瑟瑟,马车摇摇晃晃,眉庄坐在其中一言不发,只是暗暗瞥见母亲神色凝重、心事重重。

    “眉儿,母亲一朝扬眉的机会,终于来了。”

    母亲思量许久,含着泪握住她的手,眉庄则是木木的,没听懂母亲的意思。

    她们刚到济州,国丧之讯便同时传到,雍亲王继立为帝。

    直到新帝登基,母亲开始训练她宫中的礼仪,眉庄才回忆起母亲所说的“一朝扬眉”是什么意思。

    她将成为新帝登基选秀的第一批待选秀女,此事意义斐然。

    于沈家,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她能成为天子嫔妃,济州沈氏将在此地彻底成为名震一方的大族,三教九流无一再敢不给沈氏面子。

    于母亲,这是扬眉吐气的时刻,若是她能一跃进入宫门,母亲无论在济州还是在京城都将成为受人尊敬的夫人,大权在握、贵眷巴结,纵使无子也不会被人看轻。

    于她呢?她不知道。

    沈眉庄看着妆镜里一天天妆容愈发娇艳成熟的自己,依旧摆出了那个端庄中略显妩媚的笑。

    临行去京中参选前日,眉庄换上了鲁绣中的极品。

    玫红色的缎子,上面用金线绣着大片的落雪纷飞,看上去金灿灿的。金色落雪上则是错落的红梅花朵,远远看上去倒像是金凤衔梅、振翅欲飞的图景。紫红色的镶边上绣着常见的夕颜花,更是相得益彰。

    母亲给她备的首饰里有金链穿红宝石的耳环、有点翠翟鸟衔玛瑙和珍珠流苏的钗子、浅紫贝柱花簪,赤色料器金鱼簪,还有小颗的红宝石、珍珠、玉珠、琥珀珠做点缀。

    从小到大,她从未这样盛装打扮过,一时间都觉得有些华贵过头了。

    “母亲......这样是不是太过出挑了?”

    母亲没有回答,反而是她身边的嬷嬷对着眉庄笑道:“小姐。咱们府上每年挑菜节也重制食单,加些新菜进来,虽是看重菜品新鲜水嫩,但夫人小姐都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总不能太逊色于平日惯常所食不是?”

    听嬷嬷一言,眉庄犹如醍醐灌顶。她知道了,她以后再也不必和同龄的闺秀比了。

    她是官场闺秀中的翘楚,闺秀的路她走到头了。若只是匹配一般人家,她就是人人争抢的正室嫡妻人选。

    但现在情况变了,她要和皇上的嫔妃比。那些女人中有的已经生下皇子、有的容色倾城、有的风韵斐然。这情势下,她引以为傲的年轻,反而成了经验不足、认知有限。

    “走几步让我看看。”

    眉庄听到母亲的吩咐,缓缓起身,郑重又轻盈地走了几步到母亲跟前。

    “很好,我们大小姐走得极好。”

    陆姨娘的赞叹并不让眉庄欢欣,反而更加平静。

    “腰肢更软些,皇上会喜欢。”

    眉庄听了平姨娘的话不禁微微蹙眉,暗暗吸了一口气,眼皮微抬看向母亲。

    从小到大,母亲都不允准她做出那种弱柳扶风的模样,因为母亲说那是勾栏做派、不成体统。

    但这一次,母亲竟然没有训斥姨娘也没有告诫她。

    眉庄忽然想起,是了,她是去皇家做妾的,做妾的方式和正妻并不相同。她从小只学了如何做正妻,也以为这辈子绝不可能做妾的......

    母亲满意地继续吩咐道:“说句话听听。”

    眉庄像曾经练习过无数遍那般从容地掀起裙摆,无声无息地跪下,拿腔拿调地说道:“臣女沈眉庄,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万福金安。”

    她的语气是磨炼过无数次的端庄得体,已经和自己原本的声音相差甚远,但母亲说大家闺秀的气度就该如此。她此次大选不是去当答应常在的,进宫之后只有早日封妃才能给全家带来荣耀。

    姨娘也捧场地赞叹颔首道:“不错,很合规矩。”

    对。很合规矩,沈眉庄永远不会越出女子典范的框子一步。

    母亲亦含笑继续与她演练着选秀当日的情景,“若是皇上问你读过什么书呢?”

    眉庄自信地答道:“诗经、孟子、左传......”

    母亲的眼神顿时变得严厉起来,忍着怒意对她笑道:“错了。”

    眉庄一愣,笑容僵在脸上,有些无措,她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又害怕母亲因此对她失望。

    “皇上今天是选秀女,充实他自己的后宫、繁衍子嗣。不是考状元,问学问的。”

    母亲的话让眉庄心下一沉,陡然涌起一腔的失落。如果只是繁衍子嗣,岂非是个女人就行?她吃苦受累十几年,到最后要和旁人拼的反而是争宠献媚吗?

    眉庄垂眸对着母亲答道:“是,女儿明白了。”

    她不明白,但为了让母亲放心,她只能装明白。

    *

    殿选日,眉庄碰上了许久不见的嬛儿妹妹,她心里十分高兴。

    被皇上太后看中的过程,于她而言有些顺利过头了。或许是因为父亲官高兵重,去年镇压山东的匪患颇有功劳,又或许是因为她的言谈举止的确鹤立鸡群,母亲教授的礼仪和规矩让她一鸣惊人。

    总之,沈眉庄被赐了香囊时并不激动开心,反而是松了一口气的淡然。

    这样,母亲和父亲,沈氏一族终于可以满意了。

    “大理寺少卿甄远道长女甄嬛,年十六。”

    眉庄紧张地轻轻用手肘碰了一下身边的嬛儿,不禁为她捏一把汗。

    嬛儿与母亲所教导的样子并不吻合,她并没有如自己这般收敛锋芒,恪守规矩,反而当着众人的面和皇上谈起诗词,还能反驳太后“甄姓听着像忠贞之士”是先帝所言。

    她还是自己熟悉的潇洒,自信张扬,悄悄越出闺秀的模子。

    “甄嬛,留牌子,赐香囊。”

    眉庄看向站在自己前头的甄嬛微微一笑。她知道嬛儿资质不凡,皇上太后慧眼识珠。只是,她也骤然明白,原来能不能进宫和读书多少,规矩好不好,都没关系。

    因为殿选前遇见的那个跋扈的夏冬春,还有没见过世面的安陵容都中选了。

    眉庄唯记得一件事,她进宫不是要和同龄的少女们争高低的,而是要和满宫的女子争妃位的。

    得宠重要,子嗣重要,更重要的是,步步谨慎不出错,还要恪守德行,把母亲教给自己的一切做到极致。

    *

    入宫日久。

    眉庄头一个承恩受宠,她并不感到惊喜;眉庄被皇上委以管家理事之任,她也并不感到激动。

    这难道不是她应得的吗?毕竟,她苦苦当了闺秀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此刻。

    宫女太监们尊重她,满宫的嫔妃除了华妃,没人敢和她过不去,甚至陵容这样出身不好的,还要主动来巴结她。

    眉庄无所谓这宫里人要如何争如何抢,她只想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像母亲那样把父亲交到她手中的庶务处理好,像母亲那样专心为父亲繁衍子嗣、悉心教养儿女。

    这后宫里,唯有一样是她自己的心思,那就是守护她的好姐妹甄嬛。

    后来甄嬛离宫,陵容月份大了不宜侍奉,皇上难得地来了她的启祥宫。

    于她,这个皇上有些陌生,一年不打几次照面,眉庄都觉得不习惯了。

    “皇上请喝茶。”

    皇上坐在榻上,打开杯子抿了一口,若有所思地看向她。

    “是岁寒三友。越州寒茶,配了松针、竹叶和梅花。”

    皇上的话让眉庄低头一笑,她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和皇上没有那么生疏了,这品茶是嬛儿教她烹的,看来她也烹给皇上喝过。

    “嬛儿喜欢做这些事,臣妾闲来无事,便也依着她的方子配。”

    皇上若有所思,像是有些思念在甘露寺的甄嬛,眉庄看着他那模样也忍不住轻轻叹息。

    “萱贵人即将生产,若她诞下皇子,朕有意晋她为嫔,你怎么看?”

    眉庄端庄一笑,知道皇上在试探自己。她生下女儿封了惠嫔,若陵容生下儿子封为萱嫔便与她平起平坐了。

    虽说陵容是儿子,她是女儿,看上去是自己沾光,实则她的家世高出陵容一大截,入宫本就已经是贵人,而陵容入宫时只是答应......

    “萱妹妹若诞下皇子,自是社稷功臣,封嫔也理所应当。臣妾等安守后宫,位份尊荣都是皇上所赐,必当以身还报皇上恩德。”

    眉庄心里清楚,她不能不忿,早在选秀的时候她就看透了,这宫中的高低只看皇上喜不喜欢而已。

    “朕记得你喜欢菊花?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是好。若容儿诞下皇子,朕必封你为妃,绝不辜负你协助华贵妃操劳六宫事宜的辛苦。”

    眉庄赶紧跪下谢恩,心里却还是淡淡的。

    “谢皇上恩典。”

    眉庄送走了皇上才默默倚着门松了一口气,母亲想要她争得的她已经快做到了,从此以后,她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好好养着静和。

    *

    宫里的日子是枯燥的,眉庄却已经习惯了这单调日子里的平淡。

    直到陵容怀了双生胎,眉庄才终于有了一些危机感,她已经是惠妃了,但若是陵容生子封妃,有皇子的她便能压自己一头。

    眉庄不得不学着满宫嫔妃的样子,笨拙地和陵容交好,甚至将静和让给端妃,以获取进入她们圈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