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章 海盐投产

    别看李世民远在长安,可对于自己的儿子,他还是比较上心的。

    按理说李祐本来不在他的观察之列,可上次李祐把他气得不轻,这个场子,他必须要找回来。

    军中的探子时刻汇报齐州发生的事情,李祐的消息也在其中。

    万万没想到,这封奏折里,李祐竟然开始征调工匠。

    这也不算啥,毕竟自己的儿子是大唐皇子,征调几个工匠能怎么样?

    可流民,这又是什么情况?

    流民自然有刺史进行安置,你一个封地王爷操什么心?

    李世民下意识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个小家伙不会气急败坏,要造反吧?

    他随手拿起另外一封奏折,这是齐州刺史韦彤的。

    “哦?不错!不错!”

    “齐州赋税增多,光是一个月,就完成了去年三个月的量。”

    李世民突然想起,今日户部上奏,山东之地,连续一个多月,赋税增多,本以为大旱之年,减免赋税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可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扛过来了,还有意外收获?

    是谁说朕穷来着?

    朕的大唐,这不就开始富裕了吗?

    一时间,李世民一个战术后仰,老子这辈子吃过的盐,都比你小子走过的路多,回头等你撑不下去的时候,看朕怎么揍你!

    李世民信心满满,一旁的长孙皇后观察着李世民的神色,这时候就开口了。

    “陛下可是担心齐州?”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的手,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不得造一番?

    不多时,侧殿之中,就响起了一阵阵咯吱咯吱的声音。

    齐州城,刺史府。

    韦彤终于收到了陛下的政令。

    齐王征调工匠是好事,可征调流民,可是有些不妥。

    一开始属下汇报的时候,韦彤理都懒得搭理,天下都是人家李家的,齐王在齐州,只要不伤天害理,想干嘛就干嘛,我一个小小刺史,管得着?

    可后面转念一想,京兆韦氏现在正在风口浪尖,自己若是隐瞒了下来,他日被人捅出去,可是要出事的。

    人家皇子可以干,但你知道了,不能不上报朝廷。

    今日,陛下的批复回来了:且让他征调。

    韦彤看到这批复,长吐一口气,果然果然,当官还得懂流程。

    于是拿出新的奏折,在上面写道:“山东之地,近期出现一种精盐,只买十五文钱,方圆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盐商都齐聚齐州城,来时带来货物无数,百姓因此获益,此物乃是齐王之举,造福百姓,有利税收,实乃大功一件啊!”

    韦彤此刻下笔如有神,看着齐王府的方向,颇为感动。

    本来齐州都快撑不下去了,粮食不多,盐也快完了,民生凋敝,国家就算是再太平又如何?得想办法让百姓活下去!

    可现在,盐商过来的时候,带来的都是米粮,一进城,就被一扫而空。

    城里的百姓本来手里没几个钱,可最近王府不是征调工匠嘛!听说发工钱!这下子,齐州城,活了!

    陛下果然英明,派出了皇子来拯救齐州,不行,这件事必须要大书特书,王府之中也没有人找自己,这功绩实实在在就是齐州刺史的。

    但韦彤是个老实人,他不能贪攻,京兆韦氏要脸呢!

    “齐王之功,不仅让百姓吃上精盐,更让百姓手中有钱,家中有粮,乃是不世之功……”

    吹到了后半夜,韦彤小心翼翼看着奏折,吹干了墨迹,这才满意的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