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章 河西红军鏖战永凉线,河东红军奋

    第八章河西红军鏖战永凉线,河东红军奋勇歼顽敌下

    1日下午,红军发起进攻,红15军团和红1军团第师向山城堡西北之哨马营方向进攻,断其退路,其他各部红军向山城堡进逼。黄昏,红1军团第1、第4师和红1军一部,乘第旅变换阵地之机,从南、东、北面向山城堡猛攻,激战至日上午,全歼国民党军第78师1个多旅。与此同时,红8军在红井子附近击溃第1师第1旅,第1军其他各部仓皇西撤。至此,河东国民党军的进攻被彻底粉碎。

    山城堡战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战,它对西安事变的发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月日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发布通电:

    “全体红军将士、全苏区人民均鉴:

    甲、蒋介石此次大举向苏区进攻,不但不许红军抗日,反要消灭红军,消灭苏区,屠杀人民,命令胡宗南各军向盐池、定边、环县猛攻,并要向陕北苏区前进。

    乙、我一、二、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士气大振,坚决执行中华苏维埃军委之路线,消灭进攻之敌人,扩大苏区,实行抗日救国,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定、盐南边之山城堡打了第一个胜仗,消灭胡宗南之一个旅。

    丙、这个胜利是粉碎蒋介石全部进攻的开始,我全体红军将士,要更加团结起来,吃苦耐劳,执行命令,勇敢作战。我全苏区人民要帮助红军输送粮食,搬运伤兵,搬运胜利品,白军来时用坚壁清野对付之。为保卫抗日根据地而战,为扩大抗日根据地而战,为消灭全部进攻之敌人而战!

    红军万岁!

    苏维埃万岁!

    抗日救国之民族革命战争万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中华革命军事委员会”

    而此时,西路军面临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

    11月日,红九军在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的接应下,从古浪撤出,布防于永昌东十里铺至东二十里铺一带。4日,红三十军主力从武威西四十里堡撤至永昌八坝、七坝、六坝等地。日,红五军进至永昌西部水泉子、王信堡一带,红九军二十五师接替红五军在水磨关防守。至此,西路军全部人马进入永昌县内。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之蜂腰地段、祁连山北麓、北连荒漠戈壁,村庄零落,人烟稀少。

    红五军刚住下,敌马彪即率本旅骑兵及马志武、陈嘉禾、马德胜民团前来进攻。红五军连续两日数次与敌激战,杀敌百余,但自身亦伤亡百余人,军参谋长李屏仁负重伤,后牺牲于祁连山中。

    4日晚,红五军离开水泉子,西去山丹。

    196年11月4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并中央:

    (甲)马敌现伤亡已约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团壮丁迅速补充,人马子弹均有。凉州即能抽壮丁三万。因此仍能继续与我拼战。

    ……

    (丙)这一带地形开阔,区域狭小,无树木、房屋,尽有堡垒,不便迂回抄击。

    (丁)每守一堡寨须一营以上兵力,枪弹少,难阻敌攻。激战终日,部队即可耗尽子弹,炸药。矛刀、刺刀极少,又难补充,弹尽致陷,损失更多……

    (庚)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

    11月6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要求“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凡打两团以上之敌,二兄均宜亲自指挥,亲自看地形,亲授干部以机宜。并须十分注意隐蔽,避免无益牺牲。”“估计不能打胜之仗不打。不打则已,打必须有新缴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望酌行之。”

    八坝所属村庄分布于甘新公路两侧,西距县城0公里。

    11月5日,敌军对防守八坝等地的红三十军展开攻击。敌军先用山炮、迫击炮猛轰红军阵地,尔后以骑兵集团冲锋。红军指战员凭借围寨、村庄,以步枪、机枪、手榴弹奋力抗击,并派小部队到寨外出击。

    7日,红三十军奉命西撤永昌县城一带。

    同日,敌马元海为切断永昌与山丹之间的联系,派兵猛攻水磨关。驻守于此的红九军二十五师奋勇杀敌,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是夜,马元海指挥部队继续猛攻水磨关。红三十军八十九师赶来支援,将敌击退。

    1月4日,敌军再次猛攻水磨关、红山窑一带的红军阵地。红二十五师所部与敌激战一昼夜,红三十军部队再次驰援,将敌击退。两次战斗,红军毙敌600余人。

    1月0日,敌人调来炮兵,猛轰水磨关及王家东庄、新庄、何家下庄等处的红军阵地,然后步骑结合,反复冲击红军阵地。激战数日后,这一带红军阵地大都失守。

    11月8日,毛泽东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接二十五号部署电,感觉你们部队仍不集中。我的意见,把全部一万八千人集中于四五十里内,进则集中进,退则集中退,打则集中打,不打则已,打则必包围消灭一部。如此打两三次,问题就解决了,教育训练也方便些。只要粮、房不缺,如以此打法为好,望酌行之。”

    这时,共产国际的援助似乎有了初步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