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9章 赵县令

    秦楷将魏不徇送出了官府衙门。

    魏不徇让那两个下属官员先行离开,他则与秦楷聊了一会儿天。

    秦楷玩笑着说道:“大人准备给我们赵县令一个中下还是中评啊?”

    魏不徇没有正面回答:“我在来县衙之前,行遍了梅花县下属的两亭三大村六小村,不说走遍了梅花县的田埂吧,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秦楷抬头看了眼目视前方的魏不徇,“你是个好官。”

    来年京察,多是吏部魏长青牵头,也就是太师一派。

    而所派官员下放核查之时,多半也只是走个过场,听几句下面人的阿谀奉承,然后评个中或中下,保住官帽子。

    当然,如果下面的人招呼不到位,他们是不介意给上一个下评,让他丢了官帽子。

    今年的京察,依旧是由吏部尚书魏长青牵头,而且他还十分不避嫌的举荐了自己的亲侄子魏不徇。

    不仅如此,皇帝还答应了。

    这让被冠上了魏门的京察队伍,更被坐实。

    当然,谁人又不知,他魏家的意思,就是皇帝家的意思?就是窦家的意思。

    窦、魏两门辅佐幼帝,兢兢业业,才与姜王门庭做到了分庭抗礼。

    魏不徇:“你不太会奉承。”

    秦楷正了正嗓子:“大人您真是我大唐的好官啊,体恤民情,亲自涉足民间,做到真正的京察,当属京官楷模,当属吾辈楷模!”

    魏不徇挥了挥袖子,哭笑不得:“我在来梅花县之前,已经走过了两个县,说实话,都不如梅花县。”

    “勉强能解决温饱是常态,赋税不轻,而赋税如此重之原因,是因为朝廷要养很多的军队,但如果没有这些军队,我大唐又无法立足。”

    “京察,察的不能只是官员做派问题,更应该看看真正的民生,以便朝廷政策的更改。”

    “说实话,我没想到长安外六县的情况会这般糟糕,可能长安还有第二个董涛,第二个兵部侍郎……”

    “梅花县的情况好多了,虽然说起县令他们没什么印象,但他们的生活还行,家中有余粮,孩童上得起学堂。”

    “我大概会给赵大人一个中上评,庸官总比贪官强,有时候,不贪,就已经是一个好官了。”

    秦楷沉默了,他没想到魏不徇会一下子说出这么多心里话。

    魏不徇:“走了,还有三个县要走呢,回头再找你喝酒聊天。”

    秦楷望着魏不徇的背影,低声说道:“祝你前程似锦,荣升宰相!”

    秦楷在食堂找到了赵县令。

    这个小老头正在那里喝闷酒,估计是觉得自己没照顾好魏不徇,定然是逃不过一个下评,故而提前掉了这顶官帽子。

    秦楷自然不是来告诉他,魏不徇会特意给他一个中上评的惊喜。

    秦楷独自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接过那个老仆人递过来的饭。

    赵县令放下碗筷,自顾自说道:“我是建康十五年的进士,也曾意气风发,志在为天下人谋福,助帝王开拓盛世。”

    “为官二十载,却仍是一个区区县令,京畿县令自然不是外地能比拟,可也不过一个小小县令。”

    “本还想着安安稳稳,再过个几年便乖乖告老还乡……哎……”

    秦楷嚼着软糯的米饭,“我听说大人您以前还做到过礼部侍郎呢?”

    小老头一喝酒就容易红着脸,鼻子都是红彤彤,“是啊,前途无量呢,不过成平元年后,我就直降数级,成了梅花县县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