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皇帝冷冷的盯着磕头求饶,口称死罪的李如柏,口中不咸不淡的问道:“李将军为朕编练新军日夜操劳,何罪之有?”

    李如柏汗如雨下,期期艾艾地答道:“末将...末将惶恐,不敢说!”

    皇帝道:“你连庄田侵占草场、马场这种土地兼并的要害事都敢直言不讳,还有什么不敢的?难不成这军中将校士卒虐待马匹的内情,比士绅权贵们侵占马场的土地更加耸人听闻?”

    李如柏只一味的磕头,不再言语,看那模样像是被吓的不清。

    可皇帝却不信李如柏真的惧怕了,否则也不会在折子里点出这一弊病。

    皇帝斟满一杯酒水,起身将李如柏扶起,皇帝说道:“酒可装胆,朕给你这个胆气,将军敢说了吗?”

    李如柏结果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又拍了通马匹后,才缓缓道来:“君父,不是末将窝囊,实在是这一弊病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作祟,末将本就是待罪之身,在京师出了君父的信重并无根基可以依仗,所以就生怕他们会因此对付、陷害末将。”

    皇帝忙问道:“什么势力?”

    李如柏沉吟良久后,答道:“这件事需从隆庆朝的【俺答封贡】谈起,当事时,北虏鞑子俺答汗背弃人伦,抢夺儿子的妻子为妾,又拿孙子的妻子补偿给儿子。而这个俺答汗的孙子就是把汉娜吉,与首领祖父有了夺妻之恨后,把汉娜吉便叩关请降。当朝秉政的乃是高拱与张居正,而宣大一代的军事主官则是王崇古与方逢时。在四位重臣的操盘下,则有了著名的【俺答封贡】,从此西北诸边战乱日熄,边患绥靖,军民尽颂吾皇之仁德。”

    “为了怀柔把汉娜吉,王崇古、方逢时两人设计了一整套【马市】、【互市】的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双方不再打仗了,可是北边的鞑子蛮夷也,不事生产,不事劳作,不打仗劫掠,吃喝用度都很紧俏。基于此,国朝在九边诸镇开设【马市】,用丝绸、药材、茶盐、瓷器乃至锅碗瓢盆同鞑子们以货易货,换取鞑子们的牧马。两边搞起了贸易,战争被扼杀于萌芽状态。鞑子们也怕死啊,既然可以不拼命就获得国朝精美的丝绸、瓷器,救命的药材、茶盐以及精良好用的锅碗瓢盆,谁还会傻傻的弯弓射箭,舍命攻打长城一代的国朝防线呢?由是边防不设而大固,此皆高拱、张居正、王崇古、方逢时四位重臣之德才也。”

    皇帝点了点头,这个他倒是丝毫不怀疑,草原人若是生活过得去,又有谁会选择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没事儿就拿自个儿脑袋撞大明朝的城墙?

    贸易生,则战事息;贸易息,则战事生,此恒古之理也。

    中美双方若非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有着庞大的共同商业利益,恐怕两国早闹崩了,即便不开战,也会跟美俄关系似的,处于制裁与反制裁的战争边缘。

    李如柏拿【俺答封贡】旧事重提,倒是提醒了皇帝,日后战败蒙古、女真以后,这贸易是一定要搞起来的,商贸不枉来,三方民心怎么亲近?民心不亲近,士气互相怨恨,还怎么民族融合?不民族融合,则天天打仗折腾,这谁受得了?

    嗯,硬实力要有,软实力更不可或缺!

    还是邓说得透彻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全都要!

    李如柏斟酌着语句,再次说道:“鞑子的马虽好,可架不住他们年年朝贡啊。尝到【马市】、【互市】甜头的鞑子几乎年年赶着马群售卖,九边军镇才多少人?那里消化得了数目如此众多的马匹?可是不买吧,鞑子们就嚷嚷着要叩关开战。当然咱们大明丝毫不怵!可是能和和气气的做买卖,过日子不胜过打仗千百倍?一旦开战索非钱粮,所非农时农事,皆是够马之资的数倍乃至十数倍。故而上至朝堂衮衮诸公,下之九边将校士卒多不愿轻启战端。可是买的马多了,不止边军军营里装不下,就连九边的马场也撑不住了。每年多养这么些马匹,得消耗多少钱粮、人员?”

    “基于这个难题,王崇古提出了一个方案,他认为边镇原本和蒙古人打仗,所用马匹都是内地‘征俵’而来,质次价高,只能解决有无问题。现在蒙古人已经和我们议和了,换回来的‘市马’已经能够满足需要,价钱也不贵,内地就别再送马过来了。非但内地不需要再往九边运马,九边还应该转手变卖从鞑子那儿互市来的马匹,狠狠赚他一笔银子,以作来年更新马匹的‘市本’。君父,这个王崇古王大人简直是个天才啊,什么叫空手套白狼?这就叫空手套白狼啊!蒙古马可比内地饲养的马好多了!那价钱自然也蹭蹭蹭地往上涨,售往内地,转手一卖,那赚的银子可是能翻上好几番的啊,这笔银子运作好了,别说用来更新‘市本’,就是将整个鞑子买下来也足够了。打个比方说,从隆庆四年【俺答封贡】开始,这个所谓的‘市本’每年盈利三四成,这个还是最低的估算,到了现如今泰昌元年,有五十来年了,这笔银子怎么说也有个七八千万两,这个也是最低的估算!可实际上,从隆庆年起算,这【俺答封贡】就从来没有给大明朝带来过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而增加的朝廷的负担,每年都要新增一笔购买马匹、养马匹的税银。逢着灾荒年,朝廷财政紧张,马市就会作罢,马

    市停止,鞑子们就吹奏号角,寇边犯边,而又值灾荒年,朝廷财税紧张,入不敷出,赈济灾民尚且不足,那里还有余钱抵御北虏鞑子?由是边关情况一年不如一年,每况日下……”

    皇帝跳跳眉头,问道:“照你这么说,【俺答封贡】每年朝廷可以因为转卖马市所获之蒙古马获利颇丰,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症结何在?”

    李如柏吞咽了口唾沫,终于步入了正题,他说道:“上至朝廷秉政诸公,下至贩夫走卒,上路商贩,内至藩王勋贵,外至边军将校,马市之利,皆被他们侵吞了去。”

    皇帝点点头,这可真是张密不透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怪不得李如柏如此慎重。

    “君父,末将斗胆奏事:朝廷转卖马市之马,历来最惹朝野非议。清流们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富有四海,圣明君主又怎可与民争利?所以对王崇古一派转卖马市之马的提议多有抨击。若是大量蒙古马经由朝廷之手流入内地市场,势必会大肆抢夺内地马贩子们的既得市场份额,争夺他们的钱袋子里的银钱,所以王崇古的这个提议很快便被清流们攻讦,不了了之。可实际上,这些人大都收受了马贩子们的贿赂或者他们自身的家族就涉及贩马牟利的生意,抑或是被其余朝野利益集团像威胁,总之,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已经因为贩马牟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天然的反对一切有关马政的革新!”

    “除了朝廷里清流们的弹劾攻讦,坊间的的马贩子们也积极运作,雇佣秀才、说书人,大肆鼓吹一种可怕的言论……”

    “什么言论?”

    李如柏道:“他们扁了一个绘声绘色地谎言——蒙古人的马一生下来,马主人就会对马匹进行精挑细选,好马留给自己用,劣马贩售给大明。而蒙古人筛选的法子就是:把小马驹留在山下,把母马系在山顶。如果小马驹能够从山下一跃而上跳到母马身边,就是好马!留着自用;一下跳到半山腰然后溜达上去找妈的马,肉马。杀了吃肉。懦弱而不敢往上跳的,卖给大明。”

    皇帝乐了,这不是后世天朝网络上的一些无脑段子中的经典情节吗?有段时间网络上吹捧日货,然后就有一帮傻逼跳出来日本人其心可诛,良心大大的坏,他们把最好的日本货出口欧美,次一等的日本人自用,最差的才出口到中国。

    这不是扯淡吗?

    有趣的是还有一群比散播谣言者更傻逼的人人云亦云,还就真的信了。

    有关贸易,自然是那边出价更高,就把东西售卖到何地,高质量的日本货欧美人消费的起,日本人消费得起,他们卖,在中国若是同样有市场,他们自然也会卖,根本不存在好质量的卖给欧美,次一等的他们自己留着用,而单单将劣质品贩卖给中国的奇葩事。

    中国人除了少数无药可救的傻逼外,都鬼精鬼精的,中国商人更是如此,日本人若是将劣质品买过来,中国商人也不会买不是?

    有了后世这层经验的皇帝听了李如柏的奏事后深信不疑。

    皇帝问道:“不会有很多人信这个吧?”

    李如柏道:“从万历年以降,‘胡马不堪用’已成朝野共识。事以九边虽然年年购买蒙古马,可九边将士骑乘的却是从内地‘征俵’‘购买’来的马贩子养的‘内地马’。而蒙古马不是被虐待致死,以减少草场、马场的饲养压力,就是被将校权贵们贪墨,由他们转卖内地,中饱私囊!”

    “嘭”

    皇帝将手中的粥碗重重的砸落在地,他愤怒的叫骂道:“混账东西!混账东西!大明就是这么被这些黑心的官员、将领跟商人掏空的!自毁长城啊,自毁长城!大明要是没了,他们也统统玩完——”

    李如柏见皇帝发火,连忙跪倒在地,口称末将死罪,惹得君父动怒云云。

    皇帝发了一通脾气之后,逐渐平静下来。然后竟是从一旁的书柜中摸出一份奏疏,皇帝说道:“这是熊廷弼给朕上的折子,这一年多来,他经略辽东,着实发现了咱们明军内部的诸多顽疾!这些顽疾不去,则大明王师只会在同北虏、东虏的战事中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