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五十二章 犹疑

    第五十二章

    房门被推开,女人神色慌张的跑进来。

    皇帝笑问道:“深夜至此,所为何事啊?王姑娘。”

    王珂面色蜡黄,说道:“我师兄死了,董承天也死了。”

    皇帝点点头,道:“可惜了,哕鸾宫灾案的线索又中断了。”

    王珂又道:“是谁杀死了我师兄?和杀害董承天的是同一伙人吗?”

    皇帝两手一摊,道:“朕若是知道谁是凶手,锦衣卫跟东厂的人手早将他抓进大牢了。”

    王珂失望的坐在了皇帝身边,她失落的说道:“那可不可以把师兄的尸首还给我?”

    皇帝道:“朕等会儿知会魏忠贤一声,还你便是。”

    王珂呜呜的哭泣起来,“师父已经死了,师兄现在也死了,我一个人可怎么办?”

    皇帝道:“朕会收留你,还会把皇后之位腾出来给你。”

    王珂摇了摇头头,重新将话题扯到了任大侠上头,道:“我们调查到在师兄被关押在智化寺时,有个叫李宿的游侠头目在暗地里打听师兄的下落!我们怀疑师兄的死跟李宿有关。”

    “李宿?”皇帝笑道:“那朕现在就让你将他抓过来,你亲自审问她可好?”

    王珂咬了下唇角,道:“他死了,可能全家都被杀害了,死无对证。”

    闻言,皇帝眉头微蹙,终于按下了继续调情的冲动,感到事关重大。

    李宿到处打听任大侠的下落?

    然后任大侠死了,再然后李宿也死了。

    任何智商在线的人都能嗅出阴谋的问道。

    可最令皇帝感到棘手,乃至愤怒的是,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没有汇报过这件事。东厂也就算了,毕竟,董承天、任大侠死后,皇帝便已经将此事的调查权力重新划归给了锦衣卫,给了骆思恭。

    骆思恭会没有一丁点儿察觉吗?

    不,就连王珂这种江湖势力都察觉到了李宿大肆打听任大侠下落的事,耳目遍布京师的骆思恭不可能没有听到风声。

    可骆思恭就是没有汇报这件事,是知道了觉得不重要才没有汇报,还是知道了觉得太重要才没有汇报?

    一时间,皇帝的神情变得阴郁起来。

    王珂又道:“李宿被杀了很久之后,我们才赶了过去,可官府的人仍旧没到,可能直到现在,官府的人还不知道李宿死在了京师。”

    “朕的官员们都懒惰惯了,连上早朝都推三阻四,更何况是一件小小的治安案件......”皇帝话音未落忽然面色一变,他脑海之中闪过另外一种可能:会不会是杀害李宿的人事先关照了官府的人,让他们不要管李宿被杀之事?

    皇帝摇了摇头,道:“朕会让人去调查的。今天你也劳累了一天了,就在宫中歇息吧。”

    王珂面色一变。

    皇帝苦笑道:“朕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心疼你。”

    王珂摇了摇头道:“民女何德何能,皇上歇息吧,民女告退。”话音落下,好似生怕皇帝用强,王珂起身就走。

    皇帝急道:“明年开春,朕就要大婚了。朝廷的皇后尊位,朕给你留到明年春天。”

    王珂走出了暖阁,始终没有任何表示。

    皇帝苦恼的揉了揉太阳穴,将思绪缓缓从男欢女爱的事情上抽离。

    “种种迹象表明,骆思恭与朝中大臣干系已深,用他来牵制平衡群臣只会越帮越忙。”皇帝眯起眼睛,他虽然对魏忠贤的无能感到愤怒,可是魏忠贤毕竟是对他最忠心的人,而且任劳任怨。原本皇帝是想着削弱魏忠贤的权力的,但是现在看来,非但不应该削弱,还应该加强。只是以魏忠贤的脑子用来对付收集情报、搞暗杀这条隐秘战线,未免有些吃力。看来应该给他物色几个得力帮手!

    ……

    王珂从魏忠贤处得知任大侠的尸体仍旧被放在智化寺,便马不停蹄地朝智化寺奔去,魏忠贤为了讨好王珂,连忙派十几个侍卫跟上去护持着。一路来到智化寺,王珂远远的便瞧见寺庙着了大火,见状,王珂大急直接纵马冲进了寺庙。在宫中侍卫们的帮衬下,寺庙的主持很快被揪了出来。

    王珂问道:“尸体呢?”

    主持双手合十道:“着了。”

    “着了?”王珂懵逼脸。

    主持抬手指着烧着了的一座禅房道:“黄昏时走了水,那一男一女两具尸体都被放在里头,可不就是着了吗?”

    王珂瞥了主持一眼,感觉此人一言一行都不似正经的和尚,不过想想也是,若是正经和尚,正经寺庙,又怎会跟东厂狼狈为奸,祸害忠良呢?

    王珂站在着火的禅房前,不禁又哭泣起来,师兄真是命苦,死了连个全尸也落不得。王珂蹲坐在禅房前默默的哭泣,良久之后,她赶走了身边的大内侍卫,说要在此地守夜,等明日一早,好收敛师兄的骨骸。

    侍卫们只好告辞,而寺院里的和尚,见火势越烧越大,便也放弃了救火,只等明日大火自己熄灭。

    待人群散去,一个和尚模样的人踉踉跄跄的走了过来,王珂起初心里充满警惕,可待她瞧仔细了来人的模样后,惊喜的差点儿叫出声来。那人一个箭步冲上来,捂住王珂的嘴巴,喝道:“别声张,我受了伤,行动不便,你秘密带我离开!”

    王珂又惊又喜,连忙点了点头,搀扶着这人上马。

    这人又道:“除了你,我现在谁也不敢相信,京师不

    能久留,我待到乡下避一避,等养好了伤,再回来跟那帮狗贼算总账。”

    王珂现在满脑子疑问,可是又来不及问,只能不住的点头。“一切都听师兄的安排。”

    ……

    翌日,皇帝御承天门,途中天降大雪,随将早朝地点改在乾清宫东暖阁。

    早朝一开始,言官们就跳出来,但今天他们的枪口不再对准魏忠贤。他们似乎有了新的目标,纷纷弹劾海运总兵官田弘遇纵兵掳掠,敲诈勒索海上的商船,以及苛待士卒等等,总之,一句话,田弘遇是个大大的奸佞,皇帝应该将其罢免,下狱。

    皇帝面无表情,显得对弹劾田弘遇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

    见状,叶向高站出来,转移了朝堂上的风口,“皇上,延绥镇总兵杜文换、甘肃总兵官马爌、宣府总兵官王贵、大同总兵官黄震等联名上书,弹劾三边总督杨鹤任人唯亲、收受贿赂、不恤士卒。”

    闻言,朝堂之上群臣激愤,纷纷指责边关的丘八们没事找事,谁不晓得杨鹤是一顶一的清官?皇帝还没什么表示,就有不少官员跳出来,痛骂杜文换,马爌、王贵等人嚣张跋扈,不受钳制,有不臣之心云云,总之开嘴炮罢了,有没有证据另说。

    较之于群臣弹劾田弘遇的事,皇帝明显对这件事更上心。

    皇帝对叶向高说道:“整顿九边乃国策也,阁老不必心慈手软,也不必有后顾之忧。边关将校那里晓得朝廷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不必理会他们的叫嚣,内阁拟旨申斥他们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