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六十二章 三岔儿大捷【求收藏】

    第六十二章

    大明辽东镇。

    袁应泰伏案紧盯着辽东镇的形势图,围靠在他身边的乃是巡按张铨、总兵官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等战将。袁应泰问了句:“沈阳城内驻军几何?”

    总兵官侯世禄答道:“步骑三万余,另有四千降夷。”

    袁应泰又问道:“有民几何?”

    巡按张铨答道:“有农户两千六百四十四,牧户八百七十九,约两万余众,另有万余北虏灾民、降夷。”

    袁应泰点了点头,又问道:“辽阳城内驻军几何?”

    总兵官李秉诚答道:“步骑五万余,另有降夷三千八百余。”

    袁应泰又问道:“有民几何?”

    巡按张铨答道:“有农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七,牧户一千九百九十七,约二十万人。另有万余北虏灾民、降夷。”

    袁应泰心事忡忡的讲道:“其实这些数目本官早已烂熟于心啊,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问大家伙,就是要提醒大家——兵法有云,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只要咱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了解,有信心,这场仗就已经打胜了一半。”

    众总兵官齐声道:“经略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说的是!”

    袁应泰又道:“除了辽沈二城之外,咱们还有大大小小三四十个堡垒,林林总总也有驻军四五万之多。也就是说,咱们在辽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三四万之多!有了这么些虎狼之兵,收复失地,剿灭建州叛军,指日可待。”

    袁应泰叹了口气道:“原本熊经略在的时候,我是赞成他防守的策略的。可是熊经略一年多来都龟缩坚城之内,搞得朝野上下,物议沸腾,君臣生隙。他走了,我被推上前台。我为何会被推上这辽东经略的位子呢?无外乎就是朝廷诸公希望我能够一改熊经略的防守姿态,在辽东做出一番大功业来。”

    “诸位袍泽,本官虽饱读诗书,可军旅之事,实非所长。是故,平叛灭虏还需诸位袍泽将官鼎力相助啊。”

    诸位总兵官忙道:“经略有令,莫敢不从。”

    袁应泰摇了摇头,心中有些沉闷。他骨子里就是清高的士大夫,向来瞧不上粗鄙武夫。此番若非需要仰仗诸将效命,打死他也不肯讲出之前那番“有辱斯文”的话来。

    “我是被朝中主战派推上来的,所以身不由己啊。”袁应泰苦笑道:“同样,我也已经在朝堂之上夸下海口,明年春天,收复抚顺城。诸位将官有没有信心?”

    诸位总兵官都是熊廷弼一手提拔上来的,敢战善战之辈,自然丝毫不怵东虏人,闻言皆大声喝道:“收复抚顺,我等皆愿为先锋官!”

    “好!”

    ……

    辽东镇三岔儿堡外的密林中。

    辽阳城内袁经略的命令下达之后,沈阳城总兵官贺世贤便亲自率领军队,赶到了三岔儿堡之外,埋伏起来。

    为了配合袁经略明年开春将大明王师的旗帜插到抚顺城头的军事部署,贺世贤决定攻下眼前的这座堡垒。

    三岔儿堡垒本是明军修建的铁岭卫与抚顺城之间的十三座堡垒之一,但早在两年多年前便没于东虏人之手了。假如这座城堡能够再次纳入明军手中,那么来年开春攻打抚顺城的时候,这座堡垒就能够抵挡从西边,北边增援而来的建州叛军!

    当然贺世贤攻打这座城堡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想要试探一下东虏人的虚实。他想着趁着这个冬天尚未过去,打上最后一仗,摸摸东虏人的底细。

    两年多来,在贼酋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建州叛军一路高奏凯歌,势力范围扩充了十几倍,叛军的数量也扩充了好几倍,除了努尔哈赤的本部人马以外,还收降了许多投降的明军、蒙古人以及海西女真人。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贺世贤敏锐的察觉到军事力量急速扩充之下的建州叛军的战斗力受到了拖累!东虏人的部队开始有些良莠不济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贺世贤还需要通过一场战役来检验这种猜测的正确与否。

    贺世贤摸出一个蒙古酒囊,猛地往喉咙里灌了两口后,躺在地上望天,他吩咐左右道:“传令!黄昏以后开始攻城,天黑之前,无论攻不攻得下来,立即撤退。”

    “是。”

    传令的小旗官离开之后,贺世贤眯起眼睛,又往肚子里灌了两口烈酒。这时,一个红脸膛的蒙古汉子摸上来,朝贺世贤抱拳说道:“将军,承蒙收留,无以为报,愿为攻城先锋。”

    贺世贤大喜道:“妙极妙极,好汉,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蒙古汉子笑道:“俺叫孙翼钊。”

    贺世贤蹙眉道:“你不是蒙古人吗?”

    孙翼钊讨好的笑道:“俺家祖上三代都沐浴王化,所以取了个汉家名字。”

    贺世贤哈哈笑道:“取得好,取得好。孙翼钊!本将答应你,若是攻下三岔儿堡,记你头功,拔擢为千总官!”

    闻言,孙翼钊的脸色更红了,他激动的嚷道:“将军放心,俺定不如命。”

    ……

    天色渐黑,远远望去,可以看见三岔儿堡垒上的守军已经有些懈怠,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烤火。见状,贺世贤当机立断,道:“孙翼钊!你带人扑上去,悄无声息的!”

    孙翼钊点了点头,带着一百来个蒙古人,嘴里叼着马刀,抬着云梯,悄悄地朝三岔儿堡垒摸了过去。天色很暗,城头上的士卒为了取暖,早早的升起火把火堆。城头上被照亮,城底下却是一片漆黑,故而孙翼钊等人的行动进行的格外顺利。

    直到孙翼钊等一百来人齐聚城下,开始组装云梯的时候,城头上的守军都没有丝毫察觉。远处的贺世贤喜道:“这帮蠢材,定是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城内的守军防守竟然如此松懈!此役胜矣。”

    “乓、乓、乓......”

    云梯组建完毕,纷纷靠上城头,这时守军听到声响,终于发觉了异样。一时间城头上呼喊叫嚣声四起,见状,贺世贤振臂一呼,头一个挥舞着马刀朝堡垒冲杀过去。见主将身先士卒,明军士气大振,口中呼喊着各种怪异的口号,朝三岔儿堡垒全线压了上去。

    贺世贤这次带来了4000名步骑以及七八百名蒙古、女真降夷,人数众多,且都是沈阳城中的精锐,他们借着孙翼钊等人打开的口子,站在城门楼子下,火器营举起了三眼火铳,朝城头上的守军做火力压制,而其余步卒纷纷攀登上云梯,迅速登上了城楼。

    那边的孙翼钊着实是一员猛将,只见他手持双刀,头一个登上城楼,一口气已经砍杀了四五个守军,震骇的守军士兵胆气全无。而后孙翼钊跟随后冲上城头的友军一阵掩杀,直杀得守军哭爹喊娘,一溃再溃。孙翼钊领着七八个心腹,从城头往下杀,竟是打开了三岔儿堡的城门。见状,正在城外指挥作战的贺世贤哈哈大笑,他翻身上马,率领为数不多的骑兵呼啸着冲进城池!

    ……

    三岔儿堡垒行营。

    一个浑身浴血的披甲人冲进,拜倒在一个手捧书籍的人面前,哭泣道:“主子,城门被攻破了。”

    那人放下手中的书,不慌不忙地问道:“死伤如何?”

    “不清楚,但奴才瞧见有两个甲喇额真战死了。”披甲人道。

    那人点了点头,“既然死了两个甲喇额真,也足以令明军信以为真了。”话音落下,那人起身,将书本藏进怀中之后,跟随披甲人走出行营,道:“命令各牛录撤离三岔儿城。”

    “主人,就这么逃走,奴才不甘心啊。”

    披甲人哭嚷道,“奴才追随主子征讨四方以来,还从未遭逢一败!再让奴才收拢残军拼杀一次吧。否则丢了此城,天命汗问责下来,主子也吃罪不起啊。”

    那人哈哈笑道:“区区一个堡垒罢了,丢了就丢了,何足道哉?阿尔萨兰,你要记住!我们要征服的乃是南蛮子的花花江山,而非一城一地。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阿尔萨兰,撤退吧。我向你保证,来年开春,你将是第一个登上沈阳城,乃至辽阳城的巴图鲁!”

    闻言,披甲人阿尔萨兰似乎明白了什么,也许这只是主子的一个计策罢了。一念至此,阿尔萨兰复又欢喜起来,连忙伺候着主子翻身上马,逃离三岔儿堡。

    另一边,贺世贤彪悍的率领一队骑兵已经杀入城内,半炷香之前,他亲自冲垮了一队女真人的黄标马队,斩杀了一名甲喇额真。当贺世贤割下甲喇额真的脑袋示众的时候,明军山呼万胜,士气大振。贺世贤复又翻身上马,在步卒的掩护下,再次冲杀一波。很快贺世贤所率领的5000多步骑已经悉数杀入城内,胜负已定。

    贺世贤命令部下继续追缴、肃清残敌,而他则下马找到了攻城的勇士——孙翼钊。此刻,孙翼钊正坐在两具死尸上头,喘着粗气,恢复着体力,在他身后有另外一个蒙古人在同他包扎伤口。刚刚从城头上冲下来打开城门的时候,孙翼钊被善射的女真人用冷箭刺穿了右臂,但这个汉子在包扎,拔箭的过程中愣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贺世贤走到孙翼钊面前,喝道:“本将现在就来履行诺言,从今天起,你便是千总官了,本将将调拨一千降夷到你帐下,听候差遣。”

    孙翼钊大喜,他不顾伤痛的起身拜倒道:“多谢大人提携拔擢之恩,俺永生永世,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

    贺世贤哈哈大笑着扶起他,问了句:“伤势不当紧吧?”

    孙翼钊笑道:“不妨事,不妨事。俺命贱,皮实着嘞,来年还能替大人杀敌!只是可惜了同俺一块登上城头的弟兄们,死了二十八人。”

    贺世贤道:“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不必感伤。原本蒙古降夷是没有朝廷抚恤的,但此一时彼一时,更何况你们还立了大功,本将会在袁经略那儿为你们美言的。”

    “多谢大人。”

    ……

    辽东镇辽阳城经略府。

    仆人唐世明兴冲冲地闯进老爷的书房,此时,袁应泰正在读书,被唐世明打断了思路的袁应泰不悦的嚷道:“毛毛躁躁,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