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六十六章 福王进京入朝?

    第六十六章

    大明朝洛阳。

    洛阳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洛阳地处中原,建都于此,朝廷的威仪可辐射整个天下,故此古来无数王朝曾经在此城中建国建都。明国先后建都与南北二京,建都于南京,那是因为南京是朱元璋同志的发家地,且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建都在南京可以便利的掌控天下的钱袋子。建都北京是因为北京城是“靖难皇帝”的发家地,而且明国的主要军事威胁便来自于北方,建都与北京,可以有效地防范来自帝国北边虏敌的侵略。

    虽然明国没有建都于洛阳城,但仍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被当成一座重要的军事城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大明万历四十二年,洛阳城又被分封给了福王朱常洵,老皇帝极其宠爱这个孩子,赏赐了无算的钱粮跟奇珍异宝,甚至不惜逾越礼制,按照皇宫的规格,大造宫室和楼台亭阁,小桥碧湖。不过在古代大规模的建设并不能创造就业,拉动GDP的增长。因为建造宫殿或者各种基础设施的劳工并不是按照雇佣合同而是按照徭役征发摊派而来。朝廷甚至连一顿饭都不管。试想一下,假如当年始皇帝修长城、阿房宫,炀皇帝修大运河、下江南那会儿是花银子雇佣老百姓,那么也不至于搞得民怨沸腾。

    所以说,无论是将洛阳修建成一个军事重镇还是建造福王宫都给洛阳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这个苦难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拿福王宫的规模来反衬一波:

    洛阳福王宫建设其规模,东至原县前街,西至十字街北,南至察院街,北至莲花寺,四周丈高围墙,建有内宫、外宫,并修四座府门楼。南有正华门、西有西华门、东有东华门。北修望京门。其正大门在察院街[今东大街]。大门正对府文庙后大门,与府文庙同一中轴线,都是南低北高,阶梯而上。大门筑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建筑,府门外一对大石狮。大门正南建丈余二龙戏珠大型照壁墙。

    外宫有仪门、圣谕牌坊、中正殿、皇恩殿及近百间厢廊房,东为驻守和马房、仓库及马王庙。东华门与西华门之间修宫内大道,以区分内外宫室。外宫后门前建有一丈余高,三丈余宽照壁墙,朝南二龙戏珠,面北上书“皇恩浩荡”。

    内宫筑大门三间、外设一对石狮,门前一座大照壁墙,朝北上书皇帝万寿,朝南是二龙戏珠。内宫里、左右私宅、中间有客堂、书房、后筑文昌楼,东为练武场、土地庙。西为花园,园内筑人工湖,引莲花寺泉水入湖,湖岸筑亭台楼榭,假山奇石。

    这种规模是普通亲王规格的十数倍乃至数十倍,所以说福王宫乃是天下第一王宫也不为过。史料记载: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朱常询28岁时,福王才将全家迁移洛阳府居住。福王在洛阳府居住三十多年间,持仗皇亲,霸占良田,专横跋扈,搜刮民财,奸*yín烧杀,无恶不作,而民不聊生,天灾人祸,民苦不可言。洛阳民间当时盛传,“皇帝耗天下以肥王,而洛阳福王富于皇上”之说。

    坊间传闻福王比皇帝还富有!这在旁人眼中,那可谓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啊,一个个都捶胸顿足,感叹自个儿为啥没有个家财万贯的老爹。

    起初,这种待遇也令福王感到心满意足,虽然没有从哥哥哪儿将太子的位子争过来,但是弄了这么一大块风水宝地给自个儿,衣食无忧,富可敌国的,就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吧?毕竟,当皇帝的还要日理万机,而身为大明朝的王爷,他们唯一的责任就是努力生育,为老朱家开枝散叶。若是他们胆敢勇于承担别的责任,朝廷别说封赏了,不弹劾就算祖上积德了。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福王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可是好景不长,万历老皇帝撒手人寰了,大明王朝迎来了它的新老板——朱常洛,一个同福王因太子位恩怨纠葛了十多年的人。从亲情上讲,万历死后,再也没有人比这哥俩更亲近得了。但是从政治上讲,两个人可谓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福王那个忧愁啊!

    俺那个老哥不会腾出手来同俺来个秋后算账吧?若真是如此,那么福王可真就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为了防范于未然,福王在哥哥登基之后,第一个上折子表示恭顺,他还花重金聘请了洛阳当地几个有名的老学究,给润润笔,摆出一副俺福王很萌很无辜,对皇帝哥哥您一点儿威胁也没有的样子。这还不算,福王别出心裁地花银子买来十几个戏班子,逼着这群文艺工作者苦思冥想、杜撰抄袭了十几个剧本。弄出这些剧本干啥?

    当然是讴歌福王与皇帝哥哥曾经住在大明皇宫那会儿是多么的兄爱弟恭、手足情深。在十几个剧本当中,福王硬生生地将当年因为“国本之争”,闹得兄弟反目,互为仇寇的宫廷斗争剧情,改动的面目全非,给祸害成了宣扬正能量,提倡社会和谐的家庭伦理剧。

    最后,由福王出资让这十几个戏班子开办了36场全国巡回演出,至于效果如何,另当别论。因为还没到福王收到来自民间的反馈的时候,他便先一步得知了一个噩(惊)耗(喜)——皇帝哥哥翘辫子了!大明朝迎来了它的又一任CEO朱由校同志。

    朱由校嘛...

    福王不屑地摇了摇头,倒不是说他觉得自己这个侄子是个蠢才,而是说在他的观念之中,子侄一辈的完全上不了台面。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娃能干什么?

    好事儿啊好事!

    福王欢喜的都想要放铳放烟花,然后在宫里头再召开一个裸*体舞会庆祝个三天三宿了。

    心腹大患已除,福王心情畅快,不过三四个月的功夫,体重便增加了六十来斤,达到了三百斤的高度!

    不过,这个重量在民间虽然很可观,但是在擅于养猪的朱明王朝内部,福王想要超过自己的诸多前辈,达成“明王朝有史以来第一巨无霸”的成就,还有相当遥远的路要走。但福王觉得自己还年轻,达成这个成就仅仅是时间问题。

    现如今他唯一不爽的点儿就是皇帝哥哥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自己前脚离开京师的时候死了,要不然这个皇位指不定是谁的嘞。当年国本之争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朝中贵戚都支持太子朱常洛,但是他福王朱常洵外有老皇帝的偏爱,内有老妈郑贵妃独宠三宫,又怎会没有一群舔狗、门客之类的文武大臣上下打点?

    可惜啊可惜,依照福王的心思,现如今老爹死了,老哥也死了,大明王朝最最合格的老板不应该是自己吗?朱由校那个黄口小儿何德何能?白捡了个大便宜。

    就在福王躺在王宫里头一边享受着娇妻美妾给自己做斯帕,一边感慨着苍天待自己何其不公,对小皇帝朱由校何其偏袒的时候,他在京中的密探归来,报告给他一个好消息——一期京报纸。上边头版头条就是庄敬祖那片有关今上有意召福王入朝的新闻。

    初看这个新闻的时候,福王好一阵心潮澎湃。

    “寡人的那个侄儿真的这么说过?后宫里头的家宴也能流传到坊间?消息可靠吗?”福王问道。

    密探答道:“大王,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紫禁城那般举世瞩目的所在。”

    福王一听乐了,他摇晃着自己的肥头大耳,脑海中不断闪过的却是伊尹、霍光,乃至是本朝成祖永乐皇帝的画像。可是片刻之后,福王又有些心灰意冷。

    他恨恨的讲道:“可惜啊,即便寡人那个侄儿有意召本王入朝,那些文武百官也是不肯答应的。特别是东林党那群擅长蛊惑人心,颠倒黑白的小人!若非是他们屡屡阻挠,坏寡人的好事,寡人又岂会输给朱常洛那个怯懦羸弱的家伙。”

    福王叹了口气,又道:“更何况国朝自有祖制,藩王非诏不得入京啊,否则就要以谋反罪论狱。唉,这年头不比国朝草创之初,那会儿各地藩王手握重兵,可现在整个王府的护卫加在一块儿也不足五十个,平日里分配在王府各个大门口执勤站岗都捉襟见肘,又怎能托付大事?”

    福王摆了摆手,让密探下去,自己则抓过一个大美妞就要行苟且之事,然后密探又跑上来。福王又惊又怒,“狗杂碎,看什么看?当心把你的眼珠子挖出来。”

    那个密探连忙将目光从那个福王的小妾丰腴的身上收回,他告罪道:“大王,臣无意冒犯,实在是刚刚京中又传来大消息。”

    福王怒道:“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也得等寡人尽兴之后在谈,还不快滚,等着看现场直播啊?”

    密探忙道:“大王息怒,但这个消息确实非同小可,臣担保大王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再也对女色什么的提不起丝毫兴致了。”

    “哦?”

    福王眉头一挑,忙问道:“还不快说。”

    密探忙道:“皇帝已经下诏,让大王进京入朝!”

    “什么?此话当真?”

    福王大惊。

    密探忙道:“听说传旨的太监已经出了京城,最迟二十日,圣旨就将抵达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