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七十二章 皇帝的功利主义

    第七十二章

    虽然攻占沈阳城出乎意料的顺利,但是八旗兵同七千川浙兵的浑河一战却是伤亡惨重,死伤超过万人,这是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遭受过的最大军事挫折。为了鼓舞士气,努尔哈赤下令在沈阳城休整五日。在古代行军打仗期间,所谓的休整,其实就是放任手下兵勇肆意劫掠老百姓,抢女人,抢财产,抢车马牛羊等等。在古代,这种放纵被认为可以很好的提升士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古代除了伊斯兰世界外,几乎所有帝国的士兵打仗都是奔着钱财去的,而前者则更多是为了圣战。

    假如不是为了获得好处,哪有人肯替你卖命?

    古代可没有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努尔哈赤作为一个慷慨的君主,除了从自己的财产中不吝啬的赏赐财物与有功将士外,还会将攻城略地内老百姓的财产封赏给诸子诸将。打仗假如只满足了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他手下的八旗兵是调动不起积极性的,唯有“利益均沾”,让全部八旗子弟在战争中获取好处,大家伙才肯一如既往的跟着努尔哈赤干下去,否则谁愿意招惹明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也正是努尔哈赤休整的这五日,沈阳城沦陷以及浑河战役的消息被远赴辽东的骆思恭、骆养性父子传回来京师。皇帝召集内阁诸臣及张鹤鸣、熊廷弼、王在晋等熟悉辽地军务的官员在东暖阁议事。

    皇帝见诸臣赶到,便命令魏忠贤将骆思恭父子传回的军报交给诸臣传阅,大家看完之后,面色都是不大好看。不待皇帝开口发问。熊廷弼已经怒发冲冠的站出来,大声痛骂袁应泰昏聩失职,用人不察。何宗彦等人闻言,急忙站出来袒护道:“沈阳城的陷落完全是因为守将贺世贤醉酒误事,轻率地出城与虏贼交战,以致守城主将被困,城中群龙无首,这才迅速沦陷的。而贺世贤原本不过一介粗鄙武夫,之所以能够虚居高位,完全是熊廷弼在任期间,不吝拔擢的缘故。溯本就源的讲,沈阳城丢失之过,应该算在熊廷弼头上。”

    熊廷弼脾气火爆,他怒气冲天的指着何宗彦的鼻子骂道:“老匹夫,你整日伏在案头,对辽事一无所知,也敢口吐狂言?俺镇守辽东一年有余,御下极严,贺世贤被俺严令戒酒,且不得辽阳军令不得出城半步,违令者斩。可袁应泰那个腐儒,他愚蠢的认为治军之道与为人之道本无二致,竟然天真的以为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高尚的德行而非严苛的军法来感召部属!所以他上任以来迂腐的执行宽仁爱民的理念,改动了不少军纪,宽待士卒,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辽地将士们的好感。但是这种好感是会害死人的!还有,他竟然还生了妇人之仁,收留了无算的蒙古降夷,这些人譬如流水,那里有好处就往哪里流动,若是大明强盛则降伏大明,可若是虏贼占据上风,他们肯定不介意反戈一击!皇上,臣斗胆进言,立即撤换袁应泰,并且下诏将辽阳城内的蒙古降夷统统赶出去。”

    何宗彦怒道:“熊廷弼,你太放肆了。收留蒙古降夷的命令是经过皇上恩准的,你如此作为,置皇上于何地?”

    熊廷弼本就看不起何宗彦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见他不住的叫嚣,心中的火气早已不可收拾,便捋起袖子,摆开架势,同何宗彦等人叫起板来。熊廷弼的“熊疯子”的匪号可不是白叫的,硬是一个人怼的何宗彦、韩熿、朱国祚等人哑口无言。

    见熊廷弼发起疯来,完全不将自己放在眼里,皇帝心中颇为不悦,他用手中的奏疏重重的敲了敲扶手,怒道:“还要朕强调多少次?议事就是就事论事,一群当朝辅臣,犹如市井中人,只图口舌之利,不思谋国良策,成何体统?忠君报国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吗?”

    皇帝的后半句话讲得颇重,何宗彦、熊廷弼等人都是面色微变,连忙跪到口称有罪。皇帝不耐烦的摆摆手,嚷道:“统统罚俸半年吧。”顿了顿,皇帝将话题拉回正轨,道:“朕当初是采纳了叶阁老的建议,令袁应泰对蒙古降夷用之也提防之,同时兼施教化。但是现在看来,袁应泰是把朕的诏令当作耳旁风了。”

    闻言,诸臣面色迥异,叶向高是有点儿当了背锅侠的无奈,而何宗彦等当初举荐袁应泰的阁老则是听出了皇帝对袁应泰的极大不满。

    “但熊廷弼的奏言——撤换掉袁应泰,也未免有些戏言。建州叛军虎踞沈阳,距离辽阳不过百里之遥,朝夕可至。临阵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皇帝的这句话讲出来以后,总算让何宗彦等人的面色舒缓了很多。总算皇帝也没有采信熊廷弼的建议不是?这一局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吧。

    “不过,蒙古降夷的确是个隐患。来自锦衣卫的情报显示,在大将贺世贤、尤世功兵败之后,建州叛军本没有攻城器械,若是没有城内的蒙古降夷叛乱,打开城门,沈阳城是应该能够坚持到辽阳援军赶到的。”皇帝一锤定音,算是采纳了熊廷弼的第二个建议——驱逐蒙古降夷。

    皇帝道:

    “下诏,申饬袁应泰,令他坚守辽阳城,不可以轻易出战,并且谕令其尽逐辽阳城内的蒙古难民、蒙古降夷、女真降夷等,以备不测。”

    皇帝诏,诸臣与司礼监诸宦皆垂首听宣。

    皇帝又道:“浑河一战虽败,但朕却为之精神大振。以七千部众抵御建州叛军数万众,虽力屈而覆,却不失为一场血战。张鹤鸣。”

    兵部尚书张鹤鸣上前一步。

    “让兵部点阅浑河一战的死伤人员名录,一一封赏,这个钱从内孥出。”皇帝淡淡的讲道。

    张鹤鸣忙口谢天恩,口称吾皇圣明云云。

    张鹤鸣说道:“浑河血战,斩首万级,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臣奏请下诏令四川石柱土司女官秦良玉再编练精锐白杆兵五千人,驰援辽东。”

    皇帝点点头,道:“可。”顿了顿,他又补充了句:“往后皆称之为石柱司,将土字抹去。”

    闻言,诸臣面色微变,却也不敢置喙。

    “川兵善战,浙兵也不差。”皇帝说道:“从浙江募兵一万,驰援辽东。另外,从九边,各省再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援辽阳的袁应泰吧。至于具体的数目,兵部自个儿拿主意吧。”

    张鹤鸣忙道:“臣遵旨。”

    顿了顿,皇帝又道:“这次让秦良玉亲自率领五千白杆兵援辽,路过顺天府的时候,让秦良玉入宫,朕像见见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何宗彦忙道:“皇上,秦良玉久在蛮荒之地,臣等恐她不知礼仪,唐突了皇上。更何况她区区一介女流,皇上不必恩宠优渥。”

    皇帝瞥了何宗彦一眼,他现如今对这个人可以说是不耐烦到了极点,“你何宗彦是从娘胎里出来就满腹经纶的吗?不知礼仪,礼部的官员不会教吗?至于所谓的‘区区女流’,呵,若是何阁老膝下也能多养育这么几个区区女流,朕也就不至于每日为辽事烦忧的寝食难安了。”

    何宗彦面色难看的闭上嘴巴,皇上的口舌之利他并非第一天领教,更何况即便你能够在口角上争得过皇上又如何?若当真将皇帝激怒,少不了又拿铁锤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