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十七章 御马监

    送走徐光启后,皇帝在用晚膳的时候,被魏忠贤呈上来一个折子,皇帝翻开来看,原来是从大明两京南北直隶一十三省之中海选的5000名女子,已经在各地被筛选掉了4000人,而剩下的1000人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皇宫之中。当然,这帮人现在还不被承认为大明的妃嫔,进入宫中以后,也仅仅是干着一些宫女们的粗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中,宫内的老宫女、宫娥们会逐一对这1000人进行再次筛选,这一次的筛选主要是看看这些女子贞操是否还在,身体是否健康,性格是否温柔贤惠云云,总之考核的项目很多,考核标准也相当苛刻。据说身上但凡有一道伤疤,就会被筛选掉!

    当然,这种严苛的标准在洪武年、永乐年兴许还能被彻底的贯彻执行,到了天启皇帝这会儿,恐怕就是长成“如花”那副尊容,只要肯往宦官们手里塞银子,照样能够进入这皇宫之中。然后再给宫娥们使点儿银子,便又能蒙混过关。总之,能够成为大明妃嫔,仅仅靠姿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足的手腕与极大的背景才行。

    根据规定,这1000人之中,会被宫娥们再筛选掉700左右,剩下的300人就自动成为宫内的女官,也就是管理普通宫女的宫女头头。再然后,皇帝的亲娘或者皇后或者皇太后将亲自出手,再从这300人之中砍掉250人,最后这50人才被理所当然的视为大明朝的妃嫔。

    当然了,鉴于天启皇帝的生母早早亡故,所以只能将这一重任交给皇后,可是无论是皇祖万历还是皇考泰昌,他们都没有给天启帝留下一位皇后来。

    万历皇帝的皇后跟万历皇帝同一年去世,而历史上的泰昌帝就很有意思了,他一共拥有三个皇后!虽然这老小子只做了一个月的皇上,却拥有三个皇后,这并非野史。

    这里提一下,天启帝苦命的老爹的原配皇后是一个姓郭的秀女。当朱常洛同志还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这位郭秀女就追随朱常洛左右了。不过很惋惜,在朱常洛还没能登基之前,郭皇后便早早的死掉了。等朱常洛登基之后,才追封这个郭秀女为皇后,史称“郭皇后”。这个便是朱常洛的第一任皇后。他的第二任皇后史称“王皇后”,乃是天启帝的生母,同样这位王秀女生前也没有当上皇后,而后天启帝登基之后,追封的。

    第三位皇后史称“刘皇后”,照例这位也是被追封的,谁追封的呢?乃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而这位刘皇后也正是朱由检的生母。

    也就是说连带着皇祖、皇考两朝一共四位皇后,可是没有一个皇后现在还活着。至于西李娘娘、东李娘娘之流,不过是个“选侍”,“选侍”之上还有“才人”,“才人”之上还有“嫔妃”,“嫔妃”之上还有“贵妃”,“贵妃”之上才是“皇后”,这中间差了好几级呢。

    所以魏忠贤此次呈折子上来,就是要问一问皇帝,这随后筛选出50名大明妃嫔的“主考官”应该如何顶多。

    皇帝也颇为头疼,“要不由这300人搞个‘维密内衣秀’?”皇帝脑洞大开的想道。当然他也仅仅是意yín罢了,可不敢这么做,否则还不被文人士大夫们给骂死。

    皇帝道:“就从皇祖、皇考朝中选出一个最德高望众,品行最好的妃子出来主持好了。”

    魏忠贤忙道:“群臣上折子举荐了皇祖朝的昭妃刘氏,担此重任。”

    皇帝点了点头,“那就她吧,总不能把文官们上的折子都给驳了。也算卖他们个面子。对了那个田秀英在不在这1000人里头?”

    魏忠贤忙道:“在的自是在的。老奴办事,皇爷还不放心吗?”

    皇帝笑骂着指着他的鼻子喝道:“你真以为朕是那种沉溺女色的昏君不成?朕之所以对这个田秀英念念不忘,是因为他的父亲啊。”

    这话皇帝却是没有扯谎,天启帝的确不是什么好鸟,他上辈子身为富二代,生活是极其糜烂的。对于女人向来是荤腥不忌,这辈子好不容易混成了皇帝,还不更加的肆无忌惮?

    但对于田秀英,皇帝还真的没有想法。是皇帝转性了?还是田秀英太丑?

    都不是,实在是因为田秀英年纪太小了。

    天启帝不是变态的萝莉控大叔,自然对小小年纪的田秀英不感冒。但为何还执意要将田秀英纳入深宫呢?

    这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现如今皇帝对田弘遇甚为倚重,赋予了田弘遇整个北中国的海权,让他垄断了大明朝一半的海上贸易。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这还是其次,为了控制北中国的海权,为了攫取更多的海上利益,皇帝已经授予了田弘遇北中国最强大的水师舰队,日后田弘遇必定还会建造更多的坚船利炮!掌握了这么一支强大的水师军队,皇帝不得不对他多加笼络啊。

    最好的笼络办法是什么?

    怎样才能让田弘遇死心塌地的为皇帝卖命?

    无外乎就是让田弘遇成为皇亲国戚罢了。

    第二日,皇帝早早的起床,御临承天门,这一次皇帝还没登上承天门的时候,便听到门外的大广场上人声鼎沸。闻言,皇帝面露冷笑之色,大明朝这帮官僚

    ,典型的就属于是哄着不走,赶着飞快的“小受”体制。你越是给他们好脸色,他们越是自我感觉良好,感觉皇帝少了他们就无法治理这个国度似的。像太祖皇帝、永乐大帝那样的狠人,对官僚们非打即骂,官僚们反倒是俯首帖耳,工作效率暴涨,为什么呢?无外乎就是怕皇帝一不高兴,将他们的高官厚禄剥夺了去。

    坐到了承天门的龙椅之上,皇帝得意的俯瞰着上千高官同自己行跪拜礼。这一刻,皇帝逐渐对御下之道有了一丝明悟。

    眯起眼睛,皇帝在千余名官僚之中,寻找到了白发苍苍的叶向高。叶向高是个很富态的老者,生一张国字脸,想来年轻那会儿必定也有几分不怒自威,可是自打中年发福以后,这张国字脸面圆润了许多,正印证了那就话“越老越面善”。

    “叶阁老,终于等到你啊。”

    皇帝朝叶向高欣喜的笑了笑。

    “叶妈妈”叶向高受宠若惊,“老臣何德何能,得此圣眷。臣叩谢皇上挂碍。”

    皇帝笑嘻嘻的嚷道:“朝堂上的君子们都说你叶阁老才德兼备,是大明的股肱之臣,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叶向高忙道:“老臣一路赶赴京师,于草泽之间也多听到百姓们对皇上称颂讴歌。大明亿万兆民,皆曰皇上少年老成,有明君之姿。”

    承天门外的群臣都面色古怪的盯着这一老一少,一君一臣搁这儿“商业互吹”,不知道君臣两个唱的这一处“双簧戏”是何用意。

    紧接着魏忠贤唱了句:“陛下诏群臣校武。”

    校武?

    好好的早朝校的哪门子的武?

    所谓的校武,其实就是阅兵的意思。

    群臣见皇帝一副认真的模样,不由得都急了,喂喂喂,什么情况?继续跟叶向高搁哪儿互相吹捧不也挺好?校什么武?那儿来的武?

    只听魏忠贤又道:“陛下诏群臣赴御马监!”

    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御马监。在明代宦官的就业岗位一般被分为二十四个衙门,在这二十四个衙门里头,毫无疑问,司礼监是地位最为显赫的,因为这个衙门指掌“披红”之权,与内阁权力互相制衡,有“内廷”之称。

    而这个御马监虽然在二十四衙门之中属于最后设立的,但是其权柄却是出奇的大,在二十四个衙门之中,威风程度仅次于司礼监。

    那么这个御马监是干什么的?养马的吗?

    御马监的头头其实就是明朝版的弼马温吗?

    事实上,如果把内阁六部视作外朝,把二十四宦官衙门视作内朝,那么司礼监就是内朝的“内阁”而御马监则是内朝的“兵部+户部”。

    根据记载,御马监的内朝兵部职权主要是——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这个腾骧四卫其实就是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的简称,这四卫兵马早在洪武、永乐年间就属于天子的禁军,跟随朱元璋跟朱棣南征北讨,立下战功无数。后来在景泰及成化年间,跟随京师三大营改编团营制的浪潮,腾骧四卫也随之改编成了“勇士营”以及“四卫营”。

    改变以后,每营官兵编制为5600人,在最会来事儿的明武宗时期,这支天子禁军还一度扩充到40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