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二十章 最终的校武【求月票】

    群臣之中的徐光启面色惨白,他生怕年幼的皇帝顶不住群臣的压力,然后顺从群臣的意见,杀掉自己,以平息朝野上下的这股风潮。

    徐光启没理由不担心,毕竟,皇帝实在是太年轻了,区区十五六岁,尚不及弱冠。再加上皇帝潜邸之时亦不曾有过名师教导,以常理度之,皇帝这会儿在群臣激愤的情况下,恐怕早被吓得六神无主了吧?

    温体仁的每一句话徐光启都有在听,说实在的,徐光启对于温体仁大半的弹劾都是无话可说的。毕竟,在他心目中华夷大防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于皇帝执意要让泰西人开办书院一事,他徐光启也是持有异议的。

    要不将这件事抖露出来?

    这样就可以替自己辩白,群臣就不会将怒火责怪到自己头上了。这个念头在徐光启脑海深处一闪而过,徐光启摇头苦笑,假如真的这么做了,群臣是铁定放过自己的,但被“出卖”了的皇帝肯定不会轻饶了他。

    群臣害他,只不过是他一人而已,但若是惹恼了皇帝,很有可能就祸及妻女、祸及三族啦。

    徐光启落寞的低下头,更何况,小皇帝对自己宠命优渥,有秦孝公任用商鞅之谊、有汉昭烈帝知遇诸葛武侯之恩、有前秦世祖皇帝(苻坚)拔擢王猛之情,我徐子先(徐光启字子先)又怎忍背弃之?

    一念至此,徐光启已是心存死志!

    因为徐光启明白,小皇帝心存大志!有中兴大明、革除积弊的雄心!

    只是小皇帝还太年轻了,所以才会犯下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统治集团这般傻事。诚然,假如徐光启将事情的真相交代出去,徐光启能够在群臣的庇佑下安然无恙,可是结果呢?结果是小皇帝的威望被极大的折损,皇帝又是少年性子,经此一次挫败,恐怕这辈子都再难挺直胸膛了。

    就更别提中兴大明那般的宏图壮志了。

    徐光启忽然又笑了,他明白自己的死亡必然不是徒劳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皇帝的威望,也用自己的死亡给皇帝敲响警钟,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皇帝,改革是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的。

    《战国策》有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既然皇帝你敢动我们的奶酪,我们就敢朝你下手!

    皇上,臣先去了,在九泉之下,臣仍旧护持着您,不让宵小与魑魅魍魉进您的身半步——

    徐光启眼角湿润,他向前一步,就要当着皇帝与群臣的面,将所有罪过揽入怀中,替皇帝一死!

    可是这会儿,皇帝却是唤来旗牌官,并且大声的宣布,泰西人也出现在了御马监的草场之中,而刚刚的一场校武只不过是开胃小菜,依着皇上的意思,似乎任用泰西人操纵红夷大炮才是此次校武的重头戏。

    闻言,徐光启猛然惊醒,一刹那,他想起来很多事情。转眼之间,千百个念头浮上心头。徐光启呆呆地立在原地,犹如圆木一般。

    他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向群臣、向朝野上下展示红夷大炮了!

    群车再次乌泱乌泱的走回五门红夷炮处,果见三十几个泰西人衣着短衫,站在红夷炮前,好一阵忙活。

    见状,杨涟跟左光斗连忙跑到温体仁身边,问道:“温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上怎么又让泰西人赶来了?还要让泰西人操炮?这可如何使得?如若这些泰西人心存歹意调转炮口,朝向了皇上跟百官,这可如何是好?”

    温体仁闻言,猛地一拍脑袋,自己怎么没有想到?

    于是乎三个人又跳出来,奔走呼号。群臣一听这帮泰西人可能心存歹意,调转炮口,威胁自个儿的身家性命,一个个都怕的要死。人呢越是恐惧就越是虚张声势,便大声的嘶吼,喝骂起泰西人,虽然有锦衣卫在一旁盯着,可仍旧让不少官员冲到了泰西人身边,同泰西人扭打在一起,场面混乱至极。

    随后赶来的皇帝见此一幕,面色铁青。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皇帝摇了摇头,这帮士大夫果真是平日里嚣张惯了,即便是在皇帝面前,也敢如此失仪。

    皇帝唤来骆养性,命其使些手段,令群臣乖乖安静下来。

    得令以后,骆养性立即找来御马监掌印太监田飞,从他手里借了500名勇士营将士。400人用来维持秩序,100人直接上手,犹如虎入羊群一般,将蹦跶的最欢儿的一群人跟摁倒在地。好一阵鸡飞狗跳之后,御马监重新归于宁静之中。

    皇帝盯着自己的满朝文武,看着他们一个个衣衫不整,金刚怒目,虽然被官兵们摁倒在地,却仍旧朝着泰西人怒骂不止的一幕幕,皇帝只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给气炸了。

    “混账东西!”

    皇帝暴怒的指着几个仍旧叫骂不止的官员,喝道:“掌嘴!”

    闻言,骆养性等几个锦衣卫虎狼一般扑上去,摸出硬木令箭,朝几人的嘴巴上狠狠的抽打了十数下,直打的这些官员满口的鲜血,牙齿都脱落了三四颗才肯罢休。

    见到这么血淋淋的一幕,群臣这才恍惚过来,毕竟皇帝都已经来了,有什么事不能由皇帝来圣裁?还在这儿怒骂不止,这不是沽君卖直之举而是君前失仪,是自寻死路。

    皇帝愤怒的面朝群臣,嚷道:“汝等好不堪用,乱糟糟犹如市井贩夫走卒,喧嚣丑态更胜乡野村妇,还有一点儿天朝上国臣子的模样吗?骆养性,找出一批挑头的,该罚俸禄的罚俸,该廷杖的廷杖,该下诏狱的下诏狱,该流放的流放!朕的朝廷里不养乱糟糟,脏兮兮的猪!也不养七口八舌、聒噪的鸟

    !日后让大汉将军们都瞪大了眼睛,但凡大臣们再有这般君前失仪,无组织无纪律的事情发生,朕准你们先斩后奏的事权,逮到一个就地扒光裤子廷杖!廷杖多少呢?直到将屁股打烂为止!”

    皇帝愤怒的训斥了群臣一刻钟的功夫后,这才冷静下来,问道:“怎么就打起来了?”

    闻言,杨涟第一个昂首挺胸地站出来,他理直气壮地答道:“皇上,万万不可令泰西人操炮!夷狄之人本就人面兽心,不足信用。万一他们心存歹意,在操炮的过程中瞧瞧调转炮口,伤着了群臣到无妨,可假如伤到了皇上,这可如何得了?”

    “放屁!”

    皇帝大怒,竟是抬起一脚将杨涟踹翻在地。

    而群臣听到皇帝这一声响亮的“放屁”二字的时候,也是惊呆了,对于杨涟被皇帝一脚踹翻之事反倒不怎么在意。

    放屁放屁放屁放屁放屁放屁......

    群臣的脑海中都是这两个字!

    不成体统啊!

    天子的脸面与威望都被丢尽了!

    这种腌臜字眼怎么能从皇帝口中蹦出来呢?

    群臣都是面露伤感,觉得小皇帝实在是缺乏教养。虽然他们一个个在生活中也常常一言不合就飙脏话,但是明代士大夫的座右铭就是——‘宽’以待己,‘严’于待人!

    群臣不过是臣子罢了,臣子私下里讲讲也就罢了,可您身为皇帝,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又怎么能飙脏话呢?

    同样的道理譬如后世某些屌丝宅男认定了一个女神以后,便一口咬定,女神你这么美丽,怎么能拉屎呢?那多脏啊!

    拉屎会玷污你的美丽,所以女神请你憋着,即便是憋一肚子屎,也不能拉出来,否则就会有损于你的美丽。

    这便是明代士大夫们现如今对待天启帝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