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三十八章 两方高层

    第三十八章

    明泰昌元年、金天命五年,赫图阿拉城。

    努尔哈赤在这座自己的出生之地,现在的首府之城召见了自己全部的心腹爱将,于王帐议事。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虽然始终偏安一隅,但却是名将辈出,这其中就以四大贝勒为首: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当然这些好听的又极富有儒家文化色彩的名字是后世人给他们取得,在这会儿,以金国的汉化水平,还不足以取出这么唯美的名字。譬如皇太极,在这会儿他的名字应该叫做红歹是,而皇太极这个霸气而又不失哲理的名讳则是他的孝子孝孙乾隆皇帝在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改的,去除了其中蛮夷的意味,多了点儒家文化的熏陶,更容易让汉人感到亲近,有利于满汉融合,民族和谐。

    不过,努尔哈赤可不仅仅只有这四员大将,譬如他的手足爱将舒尔哈齐,再譬如次子、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孩子岳托跟萨哈廉等等,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努尔哈赤正是凭借着这种猛将如雨的大好局面,才得已兼并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乃至降伏了野人女真最终统一了整个女真族!

    同时,努尔哈赤也是这个时代最伟大,最强悍,最聪明的统帅,还是那句话,李成梁死了、李如松也死了,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能够同努尔哈赤一较高下的骑兵统帅了。

    十多年来,努尔哈赤势如破竹,兼并了女真诸部落,同时还教育了“老大哥”蒙古,以及宗主国大明朝,多年来的高奏凯歌,令努尔哈赤逐渐志得意满,有些刚愎自用了。

    骄傲的努尔哈赤自打攻陷了大明的开原、铁岭两座坚城之后,一年多来再无寸进,这令这位雄踞东北的大酋长、大元帅十分的恼火,此次升帐召集散落各地的诸将前来议事,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

    东北贫瘠,不打仗,不劫掠,就连酋长也吃不饱肚子啊。就更别提享受南蛮子的金银细软,以及他们娇嫩的女人了。努尔哈赤高坐在虎皮椅上,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思索着自己部族的未来。

    这会儿女真人的发型还很奇怪,兴许是因为某种萨满传统或者某种野兽崇拜,女真人只在后脑勺留一小嘬儿辫子,其余部分全部剃光。如此以来在明人、蒙古人、朝鲜人眼里,这副“尊容”简直丑爆了。的确这种发型丝毫没有美感,但却很使用,特别适合常年征战的努尔哈赤的部族!像明人、蒙古人、朝鲜人那样留着长长的头发,很不方便行军打仗,而且很不卫生,容易生病,并且受伤了也不好包扎。古代行军打仗所耗费的时日比现代要长的多,围城池都能围他个两三年,这么长的服役期,这么危机的战争期,士兵哪有时间洗澡洗头?留着长长的头发纯属累赘!

    顺带说一句,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跟现在的女真人差不多,脑袋都光秃秃的,因为这样的确方便行军打仗,但是现在的蒙古人汉化严重,一切风俗习惯都推崇明朝的,因为明朝更发达,贫穷的地方总是对发达地方的风尚趋之若鹜,古代也一样。

    汉化了的蒙古,又岂是漠南蒙古,都以讲汉化、穿丝绸、买胭脂水粉、金银器具为时尚。

    很快,诸将汇聚王帐,朝努尔哈赤行礼。

    努尔哈赤大手一挥,中气十足的嚷道:“都坐吧,今日本汗命你们赶来,是要商讨一下对付‘熊疯子’的方略,大家都各抒己见吧!”话音落下,努尔哈赤示意身边的一个汉人包衣奴才,后者会意,连忙招呼奴婢们上酒上菜。不过努尔哈赤时代的女真是抗拒汉化的,直到皇太极时代,女真改为满洲的时候,金国才加速汉化,努力融入中华文明圈。所以王帐备下的菜肴都是极具草原特色的烧烤,烤全羊、烤熊掌、烤鹿腿之类的,而且这些东西大都半生不熟,若是让中原的儒生入席,恐怕非吃吐了不可。

    但是四大贝勒、岳托、萨哈廉等人却是享用的怡然自得。努尔哈赤的侄子、二贝勒阿敏剜下一块带血的鹿肉,大口嚼下,粗鲁的大笑道:“有什么好商量的?南蛮子是吃草的,咱们大金是吃肉的,你们到草原上瞧瞧,那里吃草的牛羊敢忤逆吃肉的虎豹的?”

    闻言,努尔哈赤与诸将皆是开怀大笑。崛起中的女真,汉化程度低,也就没有太多规矩,没了繁文缛节的舒服,努尔哈赤的部族倒有种“大道至简”的昌盛。就是因为规矩少,所以才能激发属下的才智,才能群策群力,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正是努尔哈赤能够屡次以弱胜强的原因所在。

    努尔哈赤很喜欢自己这个侄子,不但战功卓著,忠心耿耿,还脾气耿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闻言,他笑骂道:“你这头没脑子的狗熊,尽是吵闹的本事,一年多了,沈阳城还杵在那儿,也不见你这个吃肉的豺狼有所作为。”

    阿敏也不狡辩,坦然的接受了大汗对自己的批评,他自己还作检讨来着,可是三句检讨过后,阿敏就开始破口大骂辽东经略熊廷弼来,“那个‘熊疯子’真他娘的难缠,你纠集重兵揍他吧,他就像个王八缩进了壳里,躲在沈阳、辽阳城里死活不出来,唉,大汗,我阿敏可都单骑晃荡到沈阳城下三百步的距离叫骂‘熊疯子’的祖宗十八代啦,可他愣是不出来,就跟《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似的。”顿了顿,阿敏又道:“手握重兵,迟迟不能扩大战果,我阿敏也不能一直跟他耗下去吧?他熊廷弼身后有偌大一个大明国源源不断地送给养,可我阿敏还指望着这点儿兵马多给大汗抢点儿牛马嘞!所以就继续分兵到蒙古、到辽地其余城池、村镇打草谷。可你猜怎么着?这会儿这个该死的熊廷弼突然又从王八变成了狗皮膏药,派出精干的骑兵小分队,不住的骚扰我的部队以及咱们金国的部落、村子,简直让我阿敏恨的牙痒痒!耐他不何啊。”

    阿敏边说边吃,好似笑谈一般,但努尔哈赤与诸将却是听的仔细,不敢有丝毫遗漏,见他讲完,努尔哈赤点了点头,又挠了挠头,这个熊廷弼的厉害他自是领教过的,此刻听了阿敏的汇报,一时间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法

    子应对。

    这时,努尔哈赤将目光投向自己最出色的儿子——皇太极。皇太极每临大事有静气,总有好点子,好主意!

    皇太极见父亲望向自己,呻吟片刻后,说道:“若是野战,我大金别说是遇上明军就是跟林丹汗的铁骑对上也丝毫不怵。可若是攻坚,确是我大金的薄弱处。我大金人口稀少,骁勇善战的巴图鲁们都弯弓上马,骑马射箭去了,攻城的步卒稀少啊,如若熊廷弼一直坚守不出,我们的确无从下口。”

    闻言,阿敏不乐意了,他恼怒地嚷道:“皇太极,你怎么助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这可不像你啊。”

    皇太极笑道:“哥哥莫恼,我也并非束手无策。”

    努尔哈赤哈哈大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鬼点子多,快说,想出什么好办法了?”

    皇太极高深莫测的笑了笑,吐出一个字来:“拖!”

    努尔哈赤面皮一抽,拖?拖你麻痹!东北苦寒之地,一根粮食毛也不产,而大明呢?物产丰富,数不尽的金山银山,大金又怎能拖得过大明?努尔哈赤眼里闪过一抹失望之色,案子摇头。

    阿敏耻笑道:“我还以为你憋出了什么好主意嘞,拖?拖到咱们都饿的两眼昏花,让南蛮子替咱们收尸吗?”

    皇太极笑了笑,道:“哥哥误会了。”话音落下,皇太极说道:“范永斗来消息了,明廷决意撤换掉熊廷弼。”

    “什么!”

    阿敏瞪大了眼珠子。

    代善、莽古尔泰亦是面露喜色。

    只有老将舒尔哈齐不解的问道:“熊廷弼干的好好的,将咱们搞得焦头烂额,明廷为什么将他撤换掉了?这个范永斗可是个汉人,他不会传送的是假情报吧?”

    此刻阿敏也醒悟过来,忙叫道:“是啊是啊,皇太极,你可别上了南蛮子的当啊,南蛮子肚子里可都是坏水,狡猾的跟胡狼似的。”

    皇太极笑了笑,朝众人解释道:“范永斗这条线,是父汗亲手建立起来的,两年前,父汗将网罗汉人这一块儿交给我主持,我便同父汗商量着,是不是再搭建起另外一条线,用以提防范永斗可能的倒戈,两条线互相佐证,才能证实情报的真实可靠不是?”

    阿敏忙问道:“那这第二条线是谁?可靠吗?”

    皇太极笑了笑,说道:“哥哥,我只能告诉你,这个人是明廷里的一个后起之秀,他甚至很快就会同明廷的小皇帝攀亲带故了。”

    阿敏不悦的喝道:“皇太极,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连我也不相信?不透露?”

    皇太极连忙好言安抚,努尔哈赤在一旁冷眼旁观,并没有施加援手,见片刻工夫之后,阿敏就又被皇太极糊弄的开怀大笑,努尔哈赤这才眉开眼笑,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仍旧是老成持重的舒尔哈齐站出来,质疑道:“可我还是不明白,明廷为什么会这换掉精明能干的熊廷弼?”

    阿敏粗鲁的嚷道:“有什么好不明白的,南蛮子的愚蠢你又不是头一遭遇见。”话音落下,阿敏又喜不自胜的朝努尔哈赤毛遂自荐,说等熊廷弼被撤换掉以后,他定要第一个率军攻打明军,还请大汗成全云云。

    努尔哈赤跟皇太极都不去理会自嗨中的阿敏而是面朝王帐中的诸将,努尔哈赤望向皇太极,明知故问的说道:“是啊,就连本汗也正纳闷嘞。”

    皇太极忙回答道:“因为明廷嫌弃熊廷弼只守不攻,一年多来也没有收复铁岭、开原两座城池,所以他们想着替换上来一个敢拼敢打的将领上来。”

    闻言,阿敏兴奋的跳了起来,手舞足蹈道:“妙极妙极!老子还就怕熊廷弼那种老王八、老乌龟嘞,换上来一个敢拼敢打的好啊,最好傻乎乎的跟老子野战一场,看老子不杀他一个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话音落下,阿敏牛饮了一大碗黄汤哈哈大笑,自鸣得意。

    阿敏的言语虽然粗鲁,却也富有一种豪迈、粗犷的男子气概,十分提气!于是帐中诸将纷纷肆意大笑,嘲弄着明廷的愚蠢,调侃了阿敏的粗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