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八章 白衣公孙革

    “但在下有一事不明,魏王怎会决意要迁都大梁呢?安邑乃魏氏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是一个不错的都城。”燕商不解地问道。

    “这有何疑,我大梁富饶,魏王欢喜,故欲迁都大梁。”先前那个暴躁的中年男子,自以为聪明的回答道。

    “可安邑也算不上不富饶啊?”燕国商贾咬着不放,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

    中年男子当然解释不清,求助似的看向一旁的老者,可这老者也语塞了。

    正当此时,酒肆角落,一个白衣人发言了:“大梁远胜安邑,故可为都。”

    “如何远胜,望先生赐教。”几个燕国商贾只知大梁富庶,也说不上其他的,便对白衣人这个“远胜”有了兴趣。

    白衣人闻言,从三点来解释了何出此言:

    “既言远胜,当有多因。

    其一,论地利之便,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四通八达,便成了中原地带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其二,议财政之力,大梁工商云集,店铺林立,更兼形成了比临淄齐市更胜一筹的天下第一大市魏市。

    其三,言人文之杰,大梁文风昌盛,虽不如齐国的稷下学宫,但也吸引了不少列国名士,隐隐有中原文明中心之气象。

    是故,大梁远胜安邑。”

    正当魏人和燕商听得哑口无言之际,道聆开腔了:“大梁优势明显,那为何魏国当年其所以没有将大梁作为都城?”

    这一问,又将他们的胃口都吊了起来。

    “小兄弟此问甚佳,为何当年不定都大梁呢?”白衣人站起身来,拿着他的那壶酒,在道聆身旁坐下。

    道聆细细打量于他,只见这白衣人身材修长,一领长长的白布衫几乎要盖住那双轻软的白布鞋,连头发也是用白色丝带扎束,一支白玉簪横插在发束中。

    他虽很年轻,但却有一双锐利深邃的眼睛,脸庞棱角分明,与中原人常见的浑圆脸庞大是不同,沉稳的举止中透出一种冷峻高贵。

    “难怪适才燕商称他为先生,白衣人当真是仪表堂堂,诗书气象。”道聆暗自琢磨道。

    白衣人面向道聆,缓缓道来,既向道聆解释,也说给了其他人听: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时,魏氏势力范围内的南部平原尚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其中的大梁,只不过是一座连现今桂陵都不如的小城池。

    但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李悝尽地力之教,全力于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经此一举,才迅速富庶了起来。

    随着农耕兴旺,列国的工匠商贾也纷至沓来,大梁便在一百多年间蓬蓬勃勃的变成了炙手可热之地,魏国重筑大梁城池,工商云集,店铺林立,逐渐形成了天下第一大市魏市。

    正是由于农耕兴旺、百姓富庶,形成连锁效应,列国名士纷纷前来大梁定居开馆,私学大起,自此大梁文风昌盛,隐隐然便成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中心。”

    “如此说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才有了如今的大梁。”道聆说道。

    “正是如此。”白衣人颔首应道。

    “好!采!”

    酒肆中响起一片喝彩叫好之声,听口音大多是大梁本地人士,他们心中因大梁而骄傲,但却胸无点墨,难以表达,今次白衣人算是道出了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