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7章 济州岛

    比平壤之战稍晚时,已经几度错失彼此的北洋与日本海军,终于在海上相遇了,由此爆发了一场两军主力舰队之间的大决战。

    在这场海战中,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海军,共有十一艘战舰参战,几乎包含了其能够出海作战的全部精锐。分别是:

    “定远”号、“镇远”号、“致远”号、“靖远”号、“经远”号、“来远”号、“济远”号、“超勇”号和“扬威”号,以及新加入的“安远”号和“嘉远”号。

    其中“嘉远”号因前期执行侦察和通报的任务,投入交战的时间较短。

    此外北洋还有数艘鱼雷艇和“蚊子船”在战场周边,并未加入战斗。

    日本联合舰队一方的战力,则为伊东佑亨亲领的十二艘战舰,也已涵括了其近全部的主力,还分别编为本队和第一游击队投入作战。

    其中伊东指挥的本队,共有八舰,即“松岛”号、“千代田”号、“严岛”号、“桥立”号、“浪速”号、“高千穗”号、“扶桑”号和“比叡”号。

    日军“吉野”号、“秋津洲”号、“隐岐”号和“天草”号,四艘航速最快的防护巡洋舰,则组成了第一游击队,由坪井航三指挥。

    这场海战进行得十分惨烈,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北洋海军尤甚。

    北洋十一舰在此战中,致、经、济、超、扬五舰战沉,余者除“嘉远”号轻伤外,皆受重创,官兵伤亡九百余人。

    日方这边,“比叡”号和旗舰“松岛”号被击沉,“严岛”号、“浪速”号、“扶桑”号和“吉野”号受创严重,其余各舰也皆有损伤,人员伤亡近四百人。

    从战损结果对比来看,此战的胜者无疑是联合舰队。

    但也是由于日方存在指挥混乱,将领胆怯避战等因素,致使其未能凭借优势继续扩大战果,否则北洋余下各舰的命运也将凶多吉少。

    不过,因为可用战舰相对较多,且伤舰修复迅速,战后一周左右,联合舰队就又重新开始活跃在海面之上。

    反观北洋海军,仅旅顺基地有一座大型船坞可用,基地又缺乏技术工人和必要的物资,导致为数不少的需要入坞维修的伤舰,需要排队空等,让本已残缺的战力恢复得更加艰难。

    如此一来,尽管朝廷和李鸿章都反复催促,北洋舰队仍花费月余时间,才勉强能够出海巡弋,与敌再行决战更是妄求,日本也就此掌握了战区的制海权。

    日本在数日之内,连续在陆海两个战场上取得了大胜,不仅令各方震惊,就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意料之外。

    在此般惊喜的刺激下,兴奋的日军开始谋划要继续进攻大清本土,首先便是要乘胜入侵辽东半岛。

    也正是侦知了日军的动向,李鸿章这才急催北洋舰队,要尽快离开旅顺。

    事实上,清军败得如此之快,也很是出乎两江的意料。得报之后,陈济怀等人在惊叹之余,还有些措手不及。

    两江本想先稳坐钓鱼台,估摸到年底前再视情形展开行动,看来着实是高估了北洋的战力,以致当下竟有些准备不足。

    因此,在查明日军接下来意图入侵大清之后,两江迅速的发出了警告,准备控制一下局势发展的进程。

    相应的,不甘于就此收手的日方,也又开始了新一番的紧急交涉和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