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35章 两型战列舰

    (在近些章节中,大战前酝酿、扩充军备和装备情况的内容会相对比较密集,不喜者可以略过。)

    在两江防卫军海军的五年舰队计划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当属六艘战列舰了。

    对于这种堪称国之重器的主力战舰,两江上下不只是海军,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只不过在眼下,两江能够用于建造万吨级以上战舰的船台着实有限,在“安徽”级一等巡洋舰已经开工在建的情况下,余下大型战舰的建造任务就只能进行顺次安排,甚至需要借助外力了。

    而对于这六艘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来说,最先得到落实的,是两艘同型战舰,“无衣”号和“鹤鸣”号。

    这两舰分别是在雷州和通州两海军造船厂,最新建成的大型船台上开始施工的,实际工期在1899年2月至1902年9月之间完成,单舰造价430.8万元。

    “无衣”级战列舰的设计,在继承了“令仪”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新的改进。

    从外观上看,其采用了平甲板船型,高干舷,垂直型舰艏,双桅杆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前后指挥塔都带有横跨舰体的飞桥。

    舰体全长133.5米,舰宽22米,吃水8米,正常排水量13,340吨,满载排水量14,300吨。平时舰上官兵编员共753人。

    “无衣”级的主炮,为进口的4门最新式的维克斯式40倍径12英寸火炮,以双联装的方式安放在,艏艉甲板中线上两座装甲主炮塔内。

    副炮为12门40倍径6英寸速射炮,分上下两层配置在舯部的装甲炮郭内,上甲板和主甲板各半数。

    其他武装为14门40倍径3英寸速射炮,6门40倍径47毫米速射炮,两舷各设有2具18英寸水下鱼雷发射管。

    动力系统采用了两台立式三汽缸三胀往复蒸汽机,双轴推进,配套20座贝尔维尔式水管锅炉。

    最大输出功率15,500匹马力,设计航速为18.3节。最大载煤的情况下,以10节经济航速可续航5,000海里。

    “无衣”级的垂直装甲、主炮塔和装甲炮郭等部位,都使用了克虏伯装甲。

    舰侧舯部的主装甲带为8英寸厚,其上缘高度与主甲板齐平,向下深入水线以下,向前后延伸至两座主炮塔炮座的侧面。

    艏艉装甲带为2英寸厚,装甲盒两端的横向装甲水密隔舱壁,为7至10英寸厚。

    “无衣”级的水平防护,仍为两层装甲甲板。其中,覆盖在装甲盒顶部的,为1英寸厚的主甲板装甲。

    中甲板采用“穹甲”式结构,平坦部分为1.5英寸厚,倾斜部分则为3英寸。

    前指挥塔装甲为10至12英寸厚,其垂直通道装甲为8英寸。后指挥塔的装甲则皆为3英寸厚。

    主炮塔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厚8英寸,顶部为2英寸,炮座装甲厚12英寸。副炮郭的正面装甲为6英寸厚。舰体水下部分设有双层底和水密隔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