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1章 异类(本章有设定插图)

    马尾船政局的创办,是由左宗棠一力推动,促成的。

    这位“船政之父”,在设计船政局的建设规划时,也对船政初期要建造的船型提出了大体的要求。

    按照他的设想,船政建造的轮船要采用“外洋兵船式样”。

    他同时还强调,新造的船上应该设有货舱,能够实现兵商两用。

    战时作为战舰,可以出海作战。和平时期又可以从事运输,能为船政局赚取经费。

    想法确实不错,但却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因为略懂造船的人都知道,按照这种思路建造的舰船,在货舱的规模上,始终难以与同等级的商船媲美。因此在生意的竞争中,无法胜出。

    而又因为有货舱的存在,舰船在火力配置和舰体结构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当与真正的军舰交锋时,也会落于下风。

    尽管很快就发现了这种设计的弊端,但船政在发展初期,还是按照原有的设计思路,建造了多艘这类型的舰船。

    在水师营与船政水师,舰队往来的过程中,就经常能见到这种奇异的船型。陈济怀也因此注意到,并且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来也是奇怪,既然略懂海军的人,都能看得出这类舰船的弊病,那是什么地方吸引了陈济怀的目光呢?

    究其缘由,是来自商团水师营中,存在的一个兵种——水师陆营。

    水师陆营,是陈家兄弟参考了西方列国海军中,陆战队的理念而设立的。主要用来执行登岸作战,或者参加基地、炮台等陆上防御作战。

    既然是要登岸作战,那就需要有船能将水师陆营,运至准备登陆的岸边。

    以往对此的做法,常常采取用战舰分散搭载,或干脆雇佣商船进行整体运输。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一目了然,无须赘述。

    而看到了船政水师中奇特的船型,似乎让陈济怀意识到了第三种解决办法。

    他找来设计师进行商议,想仿效船政,建造一种专供水师陆营使用的舰船。

    这种舰船,既可以集中运输陆营的人员和物资,又具有一定的火力配置,可以用来自卫,或者以火炮支援陆营登陆。

    经过一番研究设计,陈济怀决定由浦江造船厂建造两艘这类舰船,并将其定义为“兵舰”。这也是水师营,第一型由自己设计的舰船。

    这两艘兵舰,系属同级。首舰被命名为“鄱阳湖”号,二号舰为“巢湖”号。单舰造价十四万九千两银,约合4.5万英镑。

    “鄱阳湖”级兵舰,采用以前两江各造船厂,已经十分熟悉了的平甲板船型,高干舷。双桅杆,单烟囱的舱面布局。

    舰体采用铁肋木壳结构,飞剪式舰艏。舰艏装有艏斜桅,舰上配有全套帆装。

    蒸汽动力方面,安装有1台立式双汽缸往复蒸汽机,配装4座方形火管锅炉。最大输出功率为750马力,单轴推进,设计航速11.2节。

    在单独使用蒸汽动力时,“鄱阳湖”级舰最大可以续航4,000海里。

    在武器方面,该级舰火力稍弱,只配备有4门加奈特式m1864型20倍径138毫米炮,和两门12磅火炮。

    其中4门138毫米炮,分列桅杆两舷的上甲板。12磅炮,则安放在艏艉的中线位置,在必要时还可拆下作为陆营的野战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