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63章 火铳

    既然地雷就是‘震天雷’的演变,那么对于工部那些大师级别的匠人们来说必不是难事。

    傅雪不懂火器制作和原理,也不了解上述这个火器的发展历程,但曾经看过一部讲述明朝的电视剧,其中名将戚继光就使用了无需引线的地雷。

    所以内心觉得古人是能做出这样的东西的,她只能向大师匠人们传达压发式地雷的特性,就是去除长长的手动引雷引线,一踩即爆。

    再要她说出些别的特征,她也说不出来。

    只能让匠人们根据已有的‘震天雷’进行改良,由得他们自由发挥,并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北阴的匠人本就厉害,尤其是习机关术的匠人,若非条件有限,比之现代的物理学家不遑多让,要不然也不会在北阴王宫里布置的机关陷阱能使隶元上府的高手都感觉头疼。

    匠人们从前得不到重视,如今却能被‘二公主’赏识,时常听‘二公主’讲些‘流浪期间听闻的’新奇东西,涉猎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譬如,可敲响闹铃的木头盒子闹钟;用于农业的插种打眼器;还有用于教育的黑板与粉笔……等各种与民生相关。

    傅雪不会浪费时间去讲些条件受限的东西用来显摆,提出的每样东西都是在当今能够实现并利用起来的。

    这些东西对这些匠人来说不过是小儿科,稍稍琢磨就能按所述的特征制作出来。

    当傅雪开始关注武器,这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

    先是弩的改良,除了京中侍卫配备的臂式弩,还有用于军中的背在背上的单兵弩,这种单兵弩与臂弩一样不做为独立的武器使用,而是背缚在背上,可单手取下发射的多发弩,一次七八枚箭矢,可连发两到三次。

    虽做不到失传的五十连弩,但仍然轻巧且具有庞大的杀伤力,能将有效射程内的敌人射成筛子。

    尽管傅雪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弩坊署也已在大规模生产,但那些匠人们显然对于不能做到傅雪口中的五十连弩而耿耿于怀,一直在空闲之余默默反复改良。

    只是这个还没有达到预期,又接到了傅雪给出的地雷的描述,匠人们按傅雪的意思自由发挥,就不仅仅只限于地雷了,多了一些延展性产物……

    傅雪拿到匠人自由发挥后呈上来的图纸时,其中一张让她后脑勺都麻了,匠人们前段时间改良弩的时候,为了多发性和精准性把置箭的凹槽设计成了方形的管道,似乎是这种设计让耿耿于怀的匠人们有了灵感,他们将之与火药相结合,在外形上区分出铳膛、药室和尾銎三个部分。

    成了……历史上火门铳的模样……

    枪的老祖宗。

    直接跳过突火枪这一步提前出现了。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傅雪压根儿没打算让枪这种东西在这个年代问世。

    她瞪了图纸半晌,将图纸倒扣在桌案上,抚着额头做激烈的心理挣扎。

    底下的匠人们瞅着傅雪表情不太好,不禁面面相觑,怀疑是不是触碰到了‘二公主’的禁忌。

    傅雪挣扎了许久,扬了扬火门铳和地雷的图纸“这两个先做出成品给我瞧瞧,其他的我再看看。”

    她强调了炸膛的可能,要他们注意安全,又顿了顿“不许外泄,不许在京内制作。”